在应付跨国经营的挑战方面,很多公司把重心放在市场、技术和生产部门的前期准备上,而作为公司的重要运营和决策部门的财务部门却常常被人忽略。
财务部门由于文化鸿沟、财务税收制度以及其他监管政策差异和 人力资源 匮乏等原因,往往在走出国门后面临重重困难。2008年埃森哲对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外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汇集了264位业已或者计划进驻中国的西方与亚太地区公司,以及业已或者计划在海外运营的中国公司财务主管的观点。因为各自的全球化经营阶段和程度不同,中外企业在上述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今天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中国跨国公司明天在海外面临的问题。
财务总监 是否洞悉跨国经营的目标和结果?
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目标和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目标不同,但有一件事情必须提前洞悉:费尽周折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境外开拓的动力是什么?只有明白了公司进入陌生国度的真实目标和可能结果,财务总监才可以为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就制定出可行的绩效目标,并引导财务部门建立自己的支持方案。
对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说,目标是客户、客户、还是客户。这是74%的受访公司进驻中国的首要原因。只有13%的公司到中国是为了大量且低成本的人才储备。人们通常认为,企业进驻中国的原因是在这里能生产出价格合理的产品然后销往全球市场,但事实上,跨国公司最看重的是中国客户而不是劳动力。过去几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上扬。因此,如果来中国只是想降低成本基数,可能再也行不通了。客户优先的思维反映了跨国公司在寻求中国机会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他们从外包开始,或是出于供应、产品的原因,或是出于IT、财务技能等原因来到中国;接下来开始追逐终端用户——客户,并开始将中国视为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但对于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预期收益是获得技术、创新以及业务知识和技术,获得新客户只是排名第二的目标。但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吗?约有44%的受访中国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成功接触到创新和技术的新来源。而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表示,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那么新客户情况如何呢?58%的受访公司表示,在寻找新客户方面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在资本方面,43%的公司表示他们获得了新的资本来源。
在“未实现期望目标”的背后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拓展海外的中国公司对外部市场的理解,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过程。可能有两大原因:国际知识产权的挑战是最普遍的挑战,以及市场比他们预料的更为复杂。
【中国财务总监的思考】
作为即将走出国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在紧张的准备行程开始前应首先做什么呢?是否要提前设计和实施财务职能策略,使部门、流程和技术与企业策略相一致?公司的财务职能要和业务一起同时拓展到客户所在的地方吗?抑或财务职能是地理扩展过程中最后完成的部分?不论公司跨越国境的首要目标是获得新客户还是获得技术、创新和业务知识及技术,财务总监都需要认真思考财务部门在未来能对这些目标的实现做些什么:是更关注成本结构,还是为未来的创新和技术付出的额外支出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公司的海外探索以失败告终,公司应该怎么脱身?
新挑战:第一个月里可能完不成合格的报表
由于熟悉当地财务税收和合规政策的熟练财务人员不足,如何确保财务报表始终按照当地会计准则来编制,可能成为走出去的财务部门首先面临的问题。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绝大多数在走出去之前通常依靠市场部门的调查以及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在一系列财务评估上的帮助,而财务部门是万事俱备后最后一个被通知的后台部门。于是,刚刚安顿好行李的海外财务部门人员突然发现:他们竟然需要在走出去的第一个月就完成报表,更要命的是接踵而来的各种合规检查和数据提供要求让人应接不暇,而他们对此一头雾水。
财务部门在境外会遇到哪些挑战?我们的调查显示:31%的进军海外的中国公司将获得优秀的财务人员视为最大的挑战。对于来到中国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具有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和耳熟能详的品牌,招聘到适合要求的本地优秀财务人才是容易实现的。但对于第一次走出国门,还没有建立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公司来说,财务员工本地化将成为一个扩日持久的战役。
中国公司到了海外,当地人也许从未听说过这些公司。这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没有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招募人才。多数中国公司会外派国内的财务人员去建设境外部门的财务团队,这样,除了增加成本外,语言障碍、会计和税务制度差异等数不清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北大 商业评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