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学知识改变了我
10年以前,我对佛学没有认识,认为那不过是封建迷信,或者是消极避世的借口,或者是哗众取宠的手段。
后来我的母亲得了癌症,在治疗的同时我也预备着最坏的结果,希望能用佛学的知识在信佛的母亲临终前能够帮助解脱,于是开始钻研佛学知识。就这样妈妈的病好了又坏,坏了又好,好了又坏,我就把佛学的书拿起来、放下、拿起来、放下、拿起来。在妈妈临终前的两周内,我日夜相守在床前,我恶补着佛学的知识现学现用,给了妈妈最好的临终关怀,妈妈走得豪无留恋和痛苦,在那段心碎的日子里,佛学真的征服了我,也给了我最好的安慰,我每天短暂的睡眠时间必须依靠佛经的念诵声来伴随。
我妈妈离开后的3个月内,我又相继失去了两位至亲的亲人,佛学成了我能够继续工作和生活的唯一支柱,研读经典佛经成了我业务时间最大的爱好,我也逐渐从深深的悲伤中恢复,终于在一次禅修后的分享中面对师父哭了出来,彻底能够面对失去。
我在这段特别的经历中掌握的佛学知识改变了我,我不再脾气暴躁和患得患失,对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非常大。
二、佛学只是心理学
佛学经过2500多年的演变逐渐世俗化,如果暂时抛开佛学对生死的理解,佛学只是一个系统的心理学和哲学观。抛开佛学对生死的理解是因为佛学生死轮回观无法通过推理来解释,而我暂时也无法验证这个轮回观,所以我主要将佛学作为一个心理学或哲学来研究,更多的阅读原始的佛经,而不是后人的评论。
佛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不认为有一个超越人类的万能的主宰在掌握人的命运,佛学认为因为世界时刻在发生的变化而没有永恒的存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因为不断失去所以人生是痛苦的。佛学认为即心即佛,也就是说痛苦不是因为失去,而是因为人对失去的恐惧和对拥有的留恋,如果我们不留恋拥有,也就不会恐惧失去,也就不会有痛苦,没有痛苦就是佛学追求的涅磐。
我们看到佛学作为一个所哲学提供的世界观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改变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对销售职业而言,需要享受销售这份工作,享受与不同的销售沟通,享受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发现客户的业务问题,享受在沟通中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销售的角色利用自己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业务问题,就象是佛学中将自己或他人从有烦恼的此岸度到没有烦恼的彼岸,在佛学中提供了六种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可以作为销售成长为优秀销售的六种心态。
- 布施是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销售的布施则是用自己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统称为解决方案)去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这是一种使者精神,佛学人物中的观世音菩萨是使者精神的典型代表。
- 持戒是遵守戒律,对出家人来说遵守所有严厉的戒律是一种修行,对销售来说就是要遵守法律制度,这对世俗之人的销售来说只是对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要求。
- 忍辱则是要能够承受,对销售来说就是要有抗压能力,要有高情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 精进是努力向上,对所有职业者都是一个同样重要的要求。
- 禅定是要心无杂念,对销售来说是不要有成见偏见,不要顾及面子和位子,接受与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政治观念的人的观念,就是要有空杯心态。
- 智慧在佛学中是指导人断除对拥有的贪念和对失去的恐惧的大智慧,是其他五度的基础和归宿,对销售来说就是能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寻求切合客户愿景的解决方案,是换位思考心态。
考虑到持戒和精进是所有职业的基本要求,我提炼出销售需要具备的四种心态:布施所对应的使者心态、忍辱所对应的高情商、禅定所对应的空杯心态、乔石所对应的换位思考心态,其中高情商所代表的积极心态是销售所有需要具备的心态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可能具备空杯心态、使者心态和换位思考心态,正如同如果不能忍受贫穷何以修布施,不能忍受放下何以修禅定、不能忍受失去何来的般若智慧。
在《价值销售》这本书中,我认为心态是情绪控制下的性格表现,通过对性格形成的分析和情商的诠释阐述积极的心态对销售的重要性,然后分别分析了空标心态、使者心态和换位思考心态的概念,给读者提供修炼这三个心态的路径和方法。
心态基于性格决定命运,可惜的是一个人在从事销售工作前性格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只能通过情商适当调整控制,本书对于心态的描述可以帮助销售管理者淘汰心态不好的团队成员,销售也可以对照这些心态的要求对自己的销售职业生涯作评估和规划。
可惜本书提供的心态修炼方法其实用处并不大,只有在人遭受大挫折并且碰巧遇到系统性的宗教和哲学熏陶的时候才有可能改变心态,就像本文开头笔者的经历一样。不过作为销售个人能力体系的一个部分,我还是很认真地在《价值销售》中阐述了销售所需要具备的空杯心态、使者心态、换位思考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