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九十年代初CIS理念携海外的新设计理念进入中国之时,国内企业对设计的趋从只是一种盲目赶时髦和膨胀心态的话,短短十年多的发展,令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企业渐渐对新设计、新工具的运用变得感觉迟钝了。美仑美奂的电脑特效在着实令画面眩目的同时,也慢慢地失去了设计本身所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对设计的浅层次理解,使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愈加低下,进入二十一世纪,放眼四壁,似乎会操作PHOTOSHOP和苹果系统的人都成了设计师。设计师沦落到如此地步,真可喜可忧,喜的是它竟成了“全民健身运动”,基数如此之大,“后继有人”矣!忧的是程式化的设计如何才能为企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众所周知,目前真正想做好产品,光靠轰炸式的广告已成不了气候,充其量混个眼熟耳热,但知名度高了,并非美誉度也水涨船高。信息在大量传播同时,也忽视了产品真正具有亮点的地方。短视的心理,使得企业在委托设计工作时,仅仅把设计作为一个从属于产品运作阶段中的一个小层面,未能充分发挥产品视觉形象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难道做成一个成功产品,仅仅靠的是一套策划方案吗?答案否也。
行若公司在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以一个当事人的眼光分析了这一现状,并提出了“深度设计”的概念。
何谓“深度设计”?与“系列化”设计、“浅层设计”有何不同?根据
市场
营销
4P原理,深度设计不是单纯的设计,其所涵盖的范畴与深度营销充分结合起来,并配合企业产品
上市
、入市、成市的整体过程,有机融和营销手段,使各类营销方式以最佳的状态发挥最大效果。
一、 设计已不再是设计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整个团队作业
团队不仅仅指设计部门本身,同时包括企业的决策层和市场相关人员及策划人员。每个设计项目就是一道综合命题,必须充分的审题,寻找设计的支撑点,即产品的营销策略。企业同时需至少提供以下几方面资料:
1. 产品基本形态
2. 产品主要成份
3. 产品价格定位
4. 市场人群定位
5. 产品发展计划
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产品定位的色彩,基本识别图形(象征图形),同时充分与企业发掘USP,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成为视觉第一要素。需要重视的是勿完全听从企业的自身观点,因为作为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太过于了解自己产品,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往往会流于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忽视了第三方——消费者的观感,而策划设计公司更多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并结合以自己专业的观点去提出质疑,必需敢于向企业提问,实际上这往往是非常关键、正确的,或者是可行的,定位的正确有助于设计形式上的“一通则全通”。
二、 实用性将取代纯艺术性
考虑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从成本的角度选择合适的设计和印刷方式,同时使设计中的主要视觉元素具有可延展性,在该产品广告营销运用中能自由地应用,达到系列化、统一性,从而大大减少营销宣传成本,使产品在上市过程中,每一次的营销活动都有统一的形象,达到宣传累积的效果。个性的树立来源于差异化的视觉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了产品的货架效应,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毕竟,杂乱无章的产品形象太容易被忽略了。
需强调的是设计的概念涵盖:产品包装外观、DRI、说明书、POP等,不同的设计项目必须保持整体统一。内容的阐述更需注重一致,即DM或说明书所阐述的卖点在外包装上也必须一并出现。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及阅读习惯,对所需表达的内容必须进行规整至每个设计项目中,而实际上,企业往往喜欢把所想的都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这就需要设计者有整合策划的功力。
三、 注重企业形象的统一性的同时,作同类化的细分设计
凡是导入VIS的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无一例外地要求严格执行标准色,而单一的标准色,往往使产品缺乏再创作的活力。这样就应该对VIS中的基本元素作一些细分,如色彩、象征图形适当延展,有助于产品设计获得新的活力,但必须注意掌握其中的尺度,过之则违背VIS原意。
四、 进行阶段性的检讨,对完成的产品设计进行再分析 。
通过对经销商、
销售
人员及顾客的访问,了解产品在货架效果、使用功能、运输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为产品下阶段的营销功势作好准备,这是必须做的工作,积累于平时。
五、 在产品整体化的基础上,建设好网站形象
随着以人为本的营销方式逐渐成熟,设计工作已不再是单纯平面上的工作,每次的设计都必须有
营销策划
的统一指导,网站的建设也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第四媒体往往会给企业产生意想不到作用。设计只有经双方充分沟通才能真正有效实施。
深度设计必将是今后的设计方向,也是每个设计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