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贾丽
随着消费主力群体的年轻化,牡丹电视的复出赚足了眼球,却又饱受质疑。
如今,牡丹电视的回归抛弃规模化大生产的传统制造,选择代工模式,家电产业已经不是公司的重点。“对于牡丹电视的 销售 量,公司没有任何要求,也根本没有打算再与主流家电厂商参与竞争、分享市场,但牡丹仍旧继续跟踪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显示技术的研发仍在继续。OLED等下一代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如果脱离这个圈,将很被动。”牡丹集团首席运营官、新闻发言人李德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司不在乎电视销量
记者了解到,此次牡丹电视由国内的显示器生产商京东方代工,销售渠道只是线上,选择京东商城作为合作伙伴。
“牡丹与京东方有长期合作协议,此前京东方部分显示器用的是牡丹品牌,此次牡丹推出的彩电产品主要是由牡丹设计,委托京东方生产加工。”牡丹集团首席运营官、新闻发言人李德友表示:
“公司与牡丹集团合作很久了,并且未来仍旧可能增加合作方式。牡丹找京东方代工,双飞监管生产环节,严格把关投向市场的产品。”京东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业内普遍对牡丹电视回归的解读,李德友表示无奈:“其实牡丹集团的战略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将电视产业回归,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家电业,彩电利润微薄,回归显然不是理性的选择。”
为何不将昔日骄傲的彩电业作为复出重心,却重拾彩电本行?李德友告诉记者:“此次研发的几款彩电产品着重在于延续大家对于牡丹品牌的记忆。牡丹是在CRT时代打下来的江山,平板电视时代牡丹并未真正进去过,牡丹品牌东山再起,不重点做彩电,家电产业只是公司业务中占比很小的一块。”
代工模式甩包袱
此次,牡丹电视的复出选择代工代销的方式,完全脱手生产 制造业 务。与京东方的代工合作模式,亦引发业内热议。
近年,虽然家电业整体有所回暖,但是仍抵不住利润越发薄弱、江河日下的态势。传统家电行业正在经历转型期,代工成为部分大型厂商转型的一种过渡手段。
早年间,松下、飞利浦纷纷将CRT电视业务外包TCL,海尔也将部分彩电生产业务进行外包。日前消息称,连续8年亏损的Sony或将委托海信代工生产电视产品,同时,为了降低面板成本,Sony已于去年底与台湾面板大厂友达合作生产OLED电视。
金融海啸之后,代工比例进一步上升。日本液晶电视品牌索尼、东芝、三菱、JVC等厂商,增大委托台厂代工比例。
“由于电视技术更新特别快,电视专业代工厂家目前还是较少,康佳、创维、三星等主流家电厂商,主要还是自己生产电视,产业链控制在自己手里。”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
廉价劳动力和成本优势,让早期的中国彩电业尝到甜头,然而近年来竞争空前激烈,代工成为某些家电企业转型和过渡的手段。
业内分析师认为:“在某些成本优势渐失的背景下,家电企业减轻生产环节压力,将生产业务进行外包,未必是件坏事,亦可将精力放在研发上。而牡丹未来重心并不在彩电,如此反而有利于企业甩掉包袱,发展其他产业。”
之所以选择代工合作一般有几种情况:企业刚刚进入某个新的领域,还没有生产能力;二是市场需求提高,企业产能无法跟上销售量;三是企业准备退出某个领域,将工厂关闭,但产品依旧销售于市场需要代工合作。
一位家电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家电业平板产品利润较低,通常32寸以下液晶都是由别人代工,40寸左右大部分是自己生产。”
“海尔相对主力在白电,目前黑电主流产品几乎自己生产,将部分销售不理想产品代工。”业内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随着智能电视等新品类产品推出,智能生态系统的自有品牌不是代工厂家所擅长的,代工领域的既有模式将遭遇更大挑战。
他表示:“牡丹电视通过京东方代工,降本获利,此部分收入微薄,未来彩电业务对牡丹集团收入影响并不大。”
集团利润来源数字创意
据了解,牡丹集团未来不会大规模做单品,将转向系统集成服务。
李德友透露:“牡丹集团推出的数字创意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等已经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去年集团约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主要客户为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和机场等,而商用电视收入甚微。”牡丹集团已经初步实现从传统电视制造商到数字电视应用、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据了解,数字创意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围绕信源、信道、信宿领域开发三项技术,基于DTMB/AVS双国标的数字创意内容编解码等,形成六种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彩电整机业务下滑,近十年,牡丹集团科研团队持续萎缩,在科技领域仅保留一支数字显示检测技术开展原始创新的团队。近年,牡丹集团与清华 发起创立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联合研发系统解决方案。
然而,牡丹集团能否在新领域再次开花,仍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