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范恒星 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如今,一大批的企业拼着命的要上市,而另一边却有声音说“上市并不好”。在公开的场合里,俞敏洪和严介和等这样知名人物都劝说不要上市。为什么不要上市呢?

  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第一,俞敏洪说太累了,整天要应付一些规则,要曝光,要投入精力;第二,严介和说不上市或许能挣钱更多,何必一定要上市呢?再加上那么多的约束条款,很不自在。本人这两年总是听到一些声音说不要上市为好,还有一些声音在迟疑到底还要不要上市?这和前些年很多企业家把上市看做很时髦的一个举动有着恰恰相反的情形,那就是现在很多人把不上市看作是非常流行的口号。国人向来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新概念,新价值观,我想不上市的口号肯定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被一些“高人”挂在嘴边,去嘲笑那些要上市的没见过市面的乡巴佬。

  在不要上市的口号里面,基本的原因就那么几条,第一条是:如果不缺钱就不要上市,把上市的目的化为圈钱之目的;第二条是:上市的监管太多,太累太约束。如此而已。本人认为做企业融资没有什么不好,说企业不缺钱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说法,企业需要资本,需要扩大,需要兼并重组,需要研发,需要聘请高级人才,需要进一步提升,怎么能说不缺钱呢?如果说不缺钱只能说明该企业的规划格局有限,不是盘子小,而是心中的盘子太小,给你大把的钞票也不知道如何去花,如何去运作。这是一个小农思想的小富即安的举止。本人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一个企业理论上可做到无穷大,而实践上可做到上市,兼并同行,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志,直至创新一个行业”。如此所言,企业真的不缺钱吗?但是,有这个说法让我们必须很紧张才行,因为一个声音来自无数次的内心波动,绝不是偶然的口误现象。那就是心态有问题了,要我们从源头抓起,端正我们的心态才行。要不然是绝不可能做到有令即止和迅速修正的,仍然有漫长的争议。

  由此,本人希望我们的广大企业家要走出去到国际优秀的企业去看看,去学习,看看为什么别人的品牌能做那么庞大,为什么别人品牌能做到百年不衰。当然,更要看看国内的优秀企业,比如华为、比亚迪、联想等优秀企业,学习了之后,你方觉得自己的‘小’,你就会有强烈的进步欲望,你就会改变如今陈旧的观念了。

  有人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企业,这句话有着一定道理,我们的企业很多只是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是那么一间公司或工厂,但缺乏很多硬件的和软件方面的能力,内功还很不够,普遍缺钙,不能持续性发展,稍微来了一阵风就会感冒,这不太像一个企业所具有的风范。从作坊中成长出来的很多本土企业确实要经历一次大的门槛翻越,这个门槛就是改变观念,把作坊式的工厂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的企业,那个时候才有“企业家”之称,现在称为“企业家”实在有点早了,现在是商人,生意人,也有些是**发户。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着真正的企业家出现,并希望有真正的优质企业出现。企业家以企业发展为本位,有社会责任,因为产品的研发都来自对市场消费者的研究基础上才能诞生的,又返回来服务于消费市场,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和社会链的反哺现象。我们的企业有几个是在这样的路径上行走的呢?很多人是靠自己的聪明的商业伎俩走到今天的。

  那么,针对第二个声音“要应付很多事务,太累了”。这样的声音来自于什么样的心态呢?一个企业家面对资本市场这个前端的事务不去做,而担心离开公司后很多事情没人去做,影响业绩,这个情况说明企业本身的规划上有问题。很多企业是老板带着几个人干起来的,老板一直拼命的往前跑,公司少了老板后很多事情别人不能明白,所以,老板总是被具体的事务干系着。这是不行的,你必须要跳出来经营,不要低着头拉车,应该说跳出来经营是走向资本市场的企业老总们的工作状态。你决不能再让公司打上太深的你自己的烙印,这样一来你个体出了问题,企业也就出问题,怎么能做百年企业呢?又怎么能对得起那么的资本民众呢?我想,国美正是走在资本路线上的规范化运作,才能化险为夷。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不是资本家在拖累你,而是你要改良自己,看见企业规划的不足之处。这样说来,在公众下曝光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既然你的企业都已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为什么不敢去曝光自己接受公众的检阅呢?实际上国内企业很多时候是不敢接受检阅的,鬼鬼祟祟。很多企业担心上市后一旦产品出了问题就立刻影响到股民,影响到企业的大面子。这个观念有着深层次的恐怖,有着不良的基因存在。

  从现象中说,国内一些上市企业确实出了不少产品事故,比如近日的霸王洗发水爆出产品有问题,还有一个知名的真功夫爆出排骨有问题。我想,中国企业上市后最担心的就是产品问题了,中国企业的产品最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国内企业向来最注重渠道,一直以来遵从着“渠道为王”的铁律。只要有渠道,二流产品照样受到欢迎;而没有渠道,一流产品也走不出市场,在中国真正好的产品并不畅销,而真正畅销的产品并不是最好的产品,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商业秩序和商业行为。这是违背营销理论的营销理念的商业行为。在国际的营销理论中,向来是把产品力放在第一位的,第二或第三才是渠道,产品力让企业和品牌大放光彩,备受尊重。可是国内恰恰相反,很多产品禁不起市场考验!中国企业家能把精力投放在产品研发和消费者研究上的是少得可怜,他们可以去请客吃饭,可以去公关打开渠道,但不愿意把精力投放在产品研发上。这实在是对不起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享受着二流产品,还有垃圾产品。(这或许也体现在中国的**没能得到应有尊重上面)。因为研究产品是个苦差事,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要向‘华为’学习了,华为每年投入近20%的销售收入去搞市场研究和产品研发,近一半的人员投入到市场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上,“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和“四千颗心一起跃动”就是真实的写照!华为也成为“福布斯最受国际社会尊重的中国品牌”。传闻联想的CEO杨元庆要去华为学习取经,任正非告诉杨“搞产品研发不是开玩笑的,动辄投入几十个亿下去市场都不出一个水泡是有可能的”。这句话把联想搞害怕了,所以,联想的柳传志说联想和华为走的路径不一样。这么多年来,联想在国际社会中所受到的待遇远不及华为,华为一跨进世界500强就在三百余位了,而联想则进入不了500强,这是何等的差距了。做企业要有很强的定力!今天,浮躁的社会造就着群体浮躁事件和群体浮躁状态。要研发产品、研究市场是何等的艰难呀,那可是坐冷板凳的事呀,要寂寞呀,要有信心和耐力呀,国人禁不起这样的冷板凳,最终导致产品力禁不起考验。

  中国的产品总是容易出些问题,总是容易曝光,总是影响股票,总是让那么多的经营者迟疑还要不要去上市?于是,一些老板说还是不要上市了吧,这样即使出问题也不会那么的严重和要命,再多问题容易私下解决,就这样下去了吧,未必一定要见得光明,我们可以在黑暗里面行动!这是经营者的普遍心态和涌动的基因,请问这是一名称职的企业家吗?当然不!这是一名生意人,这是一名以私利为导向的商人,企业家的帽子戴在他们的头上实在是名不符实的光环而已,之所以笔者称之为‘企业家’,是希望广大的企业经营者能在企业家口号的照耀下有所提升和自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