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面对存亡困境,如何找回正确的路?

    嘉宾:

    王金乔北京格格旗袍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秀艳北京海迪兰服装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岩北京三环德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琪国经兆维管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晓理北京华流风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办:《经理人》杂志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

    协办:北京丰意德家具中粮广场店

    地点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C座购物中心地下二层B11—B15

    时间:2010年9月7日下午2:00~5:00

    策划/撰文魏薇

    摄影/刘杰

    就像一首歌的歌词里描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企业只有在迈过发展瓶颈或是生死存亡的关口,生命力才会更顽强。在竞争的跑道上,女性企业家面临企业发展的危机,应对能力毫不逊色于男性,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倒闭的风潮里,鲜见女企业家的身影。

    不服输的个性,加上超乎男性的耐性与韧劲,她们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带领企业走出重重危机?

    王金乔:别把企业命运押给一个人

    企业最大的困难是人的问题,我有过非常刻骨铭心的经历,正是因为这个经历,才让格格旗袍现在的团队发展得特别好。

    公司以前有一位副总,他很敬业,属于实干型人才,在我们合作7年后,我非常信任他,把工商注册的股份分了一部分给他,并将生产经营大权交给他,公司80%的资金是从他的手上进出。后来我引进一位高管,他来自一家业内有名的服装企业,曾把老东家的营业额做到了7000万,一般来说,服装企业迈过五六千万这个坎,意味着计划、物流、营销渠道等将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位副总内心开始感到恐惧。我引入新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因为他自知不善于学习。当时有人劝他,说你现在也是独立运营企业了,自己出来干也能当老板;加上我要推新的东西,他不让,两个原因导致我们的分歧无法弥合,他选择了离开。

    他离开后,公司管理层好像经历了一场地震,人心惶惶。在放手5年后,我重新掌管公司,变革 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优秀的新团队,形成莲蓬头式的结构,人来了就像莲子一样插上,大家各司其职。公司推行了很多新产品,品牌实施新思路,他走后的2年,我们发展得非常快。

    我的感悟是,不要把企业的命运押在一个人的身上,应该发展一个团队、一个好的机制,培养一群人。

王秀艳:人的生死是个坎

    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生死的问题,包括我自己的生死。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创业阶段,我常年玩命干,为什么?因为一没学历,二没靠山,我曾经创下38天建一个工厂的记录,最后累病了差点死掉。当把我推到手术台上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一定要活着,因为还有很多员工跟着我干,我垮了,别人怎么办?当时的企业还是军队企业,生病一年给部队上交了3000多万,没人知道我是躺在病床上完成这些的。

    还有一次,公司转到北京来刚开业几天,发现一位得肺结核的员工病情严重,肺上有一个大窟窿,我用自己仅有的8000块积蓄做押金,把他送到空军总医院,等病治得差不多,我的积蓄只剩下400块。工厂曾经死过人,有一个老员工得了癌症,子女不管,治疗费用很昂贵,一针1000元,我负担了他所有的治疗费用和丧葬费用。

    这些事情,让员工认为公司是个很好的家。虽然平时我很忙,但是遇到员工的生老病死,无论如何不假手他人,甚至连下属妈妈生病想到庙里祈福,我也为他去做。面对经营企业的很多困难,我不能妥协,女人做企业,天然有自我牺牲精神、有韧性。为什么金融危机爆发,女性执掌的企业,其中只有0.2%遭遇了损失?根源就在于女人的韧性。经历的困难多了,慢慢在我们的骨子里种下“坚韧”。

    管理的时候,我崇尚以情治厂,有的人觉得我软弱,其实这是女性的柔情管理,一直以来,我都相信,奔着做事的目标去,永远是你追着钱;把人做好了,钱追着你。

    李岩:转型生死时速

    20年前,我们主要做水处理产品,属于生产型企业。到了2000年,我们面临着生或死的竞争局面。

    一开始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内的老国营,90年代,私人创办的企业只要有一点创新的手段,产品就销售得很好。但到2000年,我们的竞争压力来自于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他们的人力、厂房、税收方面的成本都比我们低,而且敢偷工减料,价格便宜,销量很好。和乡镇企业竞争,要么拼价格,要么拼高端,我们两头都不占。当时行业内几乎90%的企业现在都消失了,我们面临关张的巨大压力。2000年的盈利只够给员工发工资,没有利润。当时我非常犯愁,因为压力大、紧张,突然掉头发,俗称“鬼剃头”。

    这个行业的竞争来自于产品技术更新非常快。2000年,我们做出了转型的重大决定,引进了美国一个全自动的锅炉水软化产品,当时这个技术很领先,一下子把我们救活了。外地不说,亚运会之后,国家倡导清洁能源,从二环开始,锅炉房全部更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当时所有的部委基本上都用我们的产品。

    但引进先进技术只能维持一个阶段,后来者蜂拥而至,你的竞争力又下降了。现在我们又转型做污水处理。平时我比较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前沿走向,这些年,我们一直有着危机意识,追着技术前沿走,成为行内的领先企业,升级转型成为一种常态。

    周琪: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突围

    国经兆维的核心业务内容包括三个,标准认证、文化产品输出和技术交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