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里王熙风的一句话我很有感触,说贾府“大有大的难处”。这话本来是说贾府家大业大,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用在企业管理上,这话同样成立。企业规模大了以后,很容易罹患“大企业病”。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员工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致使沟通成本上升,运营效率下降,继而引发大企业病,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6月1日,成立于1908年的通用汽车公司(GM)正式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随后,旗下悍马、欧宝、萨博、土星等品牌纷纷转卖。通用汽车的破产,代表着美国经济正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可见,大企业“大有大的难处”。
“大企业病”通常来说是一种慢性病,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能消解企业的创业激情,怠懈意志,使企业浮肿嬴弱。而一旦急性发作,症状则表现为:企业的组织、业务、投资、财务等等全面失控。
对大企业病的症候群做个归纳总结,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大企业病的症状,永远是个案的、动态的。不同的企业、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大企业病往往不同,有时症状恰好相反。下面,谭小芳老师就与您分享大宇和通用的案例。
曾经创造过世界汽车行业速成神话的韩国大宇,一度使企业界滋生了“大马不死”的心理,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宇无限制地进行“章鱼足式”扩张,最终资不抵债,于2000年11月8日宣布破产,其汽车业务为美国通用汽车购买。
美国通用电气也曾经是大企业病的典型患者。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发展成为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多达40万人的“经济恐龙”。随着业务扩张,销售额大幅增长,投资收益率却在下降。杰克•韦尔奇察觉到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滞后于市场变化的速度,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动进行重构。
通过根除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和激励员工,通用电气的市场价值从原来的120亿美元到如今超过4000多亿美元,是举世公认的管理最优秀和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杰克•韦尔奇要求员工以开杂货店的心态对待通用电气,而杂货店的最大特色是顾客第一,没有架子。
同样是大企业病,一个走向了灭亡,一个创造了奇迹。二者的区别在于:疯狂扩张导致大宇破产,而以杂货店心态进行管理,让通用电气精干、灵活,赢得了更强的竞争力。
企业界普遍认为,韦尔奇发起的是企业文化革命。错,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韦尔奇的变革 ,本质上是颠覆旧的组织结构,是一场改组科层结构的组织革命。韦尔奇当年面对的难题,是组织运转速度奇慢,部门之间深沟高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盛行。拆墙拆的什么墙,拆的是部门之间的墙,是此职能与彼职能之间的墙。韦尔奇的经营变革,是减少管理层级,让经营信息传导得更快更准确,把金字塔式的传统科层结构,改组成扁平化的矩阵结构。
你制造部门喜欢生产已经定型了的成熟产品,而不理会市场需求是吗?好的,我引进项目经理制,打通部门壁垒,让销售部、供应部、生产部坐在一起,来研究市场需求。把韦尔奇的拆墙运动理解为企业文化运动,具有普遍意义,是个好榜样的想法,是很容易把中国企业引上歧途的。
郭广昌说得很好,中国企业目前的主要工作不是拆墙,而是补墙。补什么墙?就是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在能力上要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扁平化是个趋势,但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同意郭广昌的看法,还是要培育、提高职能部门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准。
为了医治大企业病,国内一些企业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海尔建立了一个“压力传导机制”,把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通过人事奖惩系统,传导到每个员工身上。联想就更干脆,设立了“末位淘汰制”!我觉得这才是对症下药、科学管理的态度,其他企业应该向他们学习的。
国内的案例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格兰仕打败“岘华”的市场案例:想当初,德叔运筹帷幄微波炉市场,面对巨大的竞争对手惠而浦(当时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上海岘华的合作方),以一周一次大型促销的方式,极端的价格战略,使岘华毫无招架之力——因为当时岘华的促销从报批到落实需要2—3个月的时间,德叔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大将军,此战后,格兰仕便踏上了世界微波炉大王的大道。
再说说海尔吧——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就发现了类似“大企业病”的问题,因此提出了OEC管理体系,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其实核心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事项,并且尽量的避免重复劳动。后来的SBU(战略事业单位)的提出,更倡导“每个人都是一个赢利单位”,如果你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你就要面临危机——实际上,海尔也是这样进行内部竞争的,每个月中层干部都有“下课”,调换岗位,使企业象一头豹子一样,紧凑迅猛而有战斗力。
总之,谭小芳老师根据咨询和学习 的一些经验,另外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将共性的问题说一说吧:1、提高危机意识;2、提高各单位盈利能力和市场意识;3、根除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和激励员工!最后,谭老师希望国内大企业“病不缠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