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常态及供给侧改革、全球化演进速度加快以及“互联网 ”热潮三重趋势影响,许多中国企业正走在组织与人才转型的“十字路口”。
以上结论来自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5月25日在北京发布的最新报告《转型求变,致胜未来:新常态、全球化、互联网 之中国企业变革之道》。
报告归纳出中国企业在转型之路上普遍面临的三大组织与人才痛点及应对之策:管控模式上,遵循放权模型,在业务扩张中“收放自如”;组织设计上,借助“精益组织”及“模块化”,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内部决策与合作效率;人才管理上,通过引流-赋能-传承,构建人才转型能力。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资深董事经理、组织与人才专项大中华区负责人、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负责人阮芳说:“随着中国迎来‘经济新常态’,许多中国企业主动布局新业务、新产品,以此拉动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对它们如何蜕变成为真正的‘全球化领军者’提出了挑战;第三,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浪潮下,众多传统企业走上‘互联网 ’道路,也有很大一部分正在谋求数字化转型。上述趋势将持续考验企业如何实现组织与人才转型,建立并巩固组织与人才优势,将战略转化为战果。”
本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组织与人才转型之路上普遍有三大痛点。
一、管控模型:
多数中国企业习惯中央集权制度,面对组织规模扩张,无法寻求“收”“放”之间的妥善平衡。
部分领先中国企业总部已经意识到一定程度“去中心化”的必要性、并做出了 “放权”决策,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放权速度过快、过程监控不足、放权范围不当、放权解读不一以及放权效果含糊这六大挑战。
二、组织设计:
传统的组织设计使企业面对变化反应迟缓、合作不畅,无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难以及时应对新市场新趋势。
许多企业纵向层级多、决策链条长、甚至出现冗员(特别是无效的“管理”岗位);横向由于部门墙的存在阻碍了内部资源整合与协作,影响客户满意度及运营效率。这与互联网企业灵活、扁平的组织设计文化相比,更显劣势。
三、人才管理:
中国企业在人才的“新旧交替”中遭遇吸引保留不力、能力断档、基因传承的挑战。
首先,在“人才争夺战”中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强烈冲击。其次,企业传统存量人才的“补短板”任务异常艰巨。最后,企业还往往遭遇新旧传承时组织核心基因(包括长期愿景、可复制的核心优势、优秀文化、价值观等)丢失,新旧人才间、新人才与企业传统人才管理方式间的冲突。
为应对上述痛点,本报告相应指出以下致胜未来的解决方案,建议中国企业以“治理”为“纲”, 组织为“弦”,人才为“本”,实现组织与人才转型。
一、管控模型:总部收财务及核心人事权,放业务及其他人事权,但需要符合循序渐进、过程可视的放权前提,并及时反馈放权结果。
总部和业务板块需要明确“收权”与“放权”中的平衡点,以及各自职责所在。其关键是:总部保留对业务板块关键财务指标的控制,确保业务可见;总部任命业务板块高管,将关键岗位的人事风险将至最低;总部专注制定集团战略及业务协同组合目标,在熟悉业务的前提下总部可参与设置业务单元战略、评估绩效,但不涉及具体运营流程及工作。与此同时,在具体放权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业务板块的实际承接能力,确保放权过程可控,从上至下执行到位。
二、组织设计:缩短决策链条及打通部门墙,可以借助“精益组织”及“模块化”实现。
企业需要借助DelayeringTM的组织塑性工具,优化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并层层渐进推行;除了精简骨架外,还需借助 “智能简化”(Smart Simplicity)方法,接连组织神经,确保新架构下能力、问责、权力三要素具备,并重塑文化。同时,传统企业还可尝试借鉴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模块化”组织模式,以跨专业人员组成的拥有长期发展使命的模块小组作为管理中心,打通部门墙,实现组织内部的跨界协作,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内部驱动。
三、人才管理:通过引流-赋能-传承,建设战略性转型能力,确保组织永续发展。
中国企业首先应重塑“雇主价值主张”,并建立和目标人才的持续互动关系,确保转型人才踊跃加入、在工作中被激发潜能,以及实现长期服务。尤其在与互联网企业直接竞争时,需要为不同层次人才提供“各取所需 ”的吸引保留方案。第二,企业应尽早识别自身战略性转型能力缺口,系统化实施人才建设,尤其是针对 “旺盛”的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发展诉求。第三,在核心岗位上确保组织核心基因的继承,在转型的同时确保永续发展。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