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风光无限的白酒行业被塑化剂闪了一下腰。
自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受检产品中含有三种塑化剂,含量超标2.6倍。受此事影响,酒鬼酒2012年11月19日起停牌。由此引发了股市震荡,一向坚挺的白酒板块接连四连跌,到12月4日开盘的白酒板块方止跌反弹。弹跌之间,15个交易日之后,白酒市值已蒸发855亿。
祸不单行,12月9日晚,笔者正在撰写本文之时,一份来自香港检测机构有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1.4倍检测报告的出炉,这次的对象是白酒第一股“茅台”。虽然事件之后茅台集团做出迅速应对措施,先后发出6点质疑,质疑其检测产品为假酒,但是首次事件影响,12月10日,茅台全天停牌。在截稿之日,12月11日,茅台送检报告利好消息使得茅台股价一路领涨,普涨4%。
无论是酒鬼塑化剂还是茅台塑化剂,对于如今风头正劲的白酒行业来说,都是一剂恰当其时的“清醒剂”。我们当然可以揣测这是二级市场通过做“空”白酒行业趁机抄底的阴谋论,在资本辗转腾挪之间,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资本逐利的血雨腥风。疾风知劲草,大型企业对于行业的健康在此显得越发重要。
事情远比我们想想中的复杂,塑化剂风波之后,立马恢复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的太平年代。对于笔者这样在白酒行业从业10年以上的人来说,白酒行业如今已有累卵之危。
白酒行业的累卵之危
在塑化剂报道之前,唱空白酒行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作为白酒行业的从业人员,正确地看待此次事件对于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哪些产业投资者、企业家、白酒经销商、 销售 人员来说,这个行业的是否值得守望未来显得愈发重要。
行业库存危机、质量安全、产能过剩、价格泡沫是白酒行业面临的几大问题之一。
首先是库存危机问题,伴随塑化剂事件的是茅台另一个利空消息,据报茅台库存高达2万吨,消息甫一出世茅台股价顺应大跌,后虽被证实为虚假信息,但是其行业高库存已然成为行业共识。去年郎酒在冲击百亿目标之时,为了年底冲量,经销商压货严重,年初的渠道库存甚至高达销量的40%。
第二是质量安全问题,每一次的白酒行业调整均伴随着一次质量安全事件,例如98年山西毒酒事件,导致行业长达5年的下滑。可谓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塑化剂事件暴露出整个行业在质量安全 管控 、标准制定和新闻发布等协同链条的脆弱。
第三是产能过剩问题,经过黄金十年的白酒行业,积累下的产能能够让整个行业消化30年。在茅台镇调研期间,茅台镇的当地酒商也跟笔者透露,“如今已经是茅台镇第三次发酒疯,现在自己囤的酒能够自己卖3年。”
第四是价格泡沫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来看是行业机会,但是时过境迁,三公消费政策的打压下,茅台奢侈化进程受阻,从高峰价格2300元/瓶降至如今的1300元/瓶,其他一二线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纷纷失守,与此同时,价格区间又存在板结现象。
一二线名酒牢牢占据500以上价格空间,省内强势品牌占据300-800价格空间,而剩下的全国低端品牌与区域格局品牌在100元以下夹缝价位中生存,一方面机会有限,另一方面泡沫危机,教白酒企业如何是好?倾世累卵如何形成?
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说“任何事物都具相关性并呈现隐约而不容反驳的因果联系”,这诚如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它将白酒行业多年来被表面繁荣掩盖下的累卵之危一一引爆,如今仿佛已经进入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放到白酒行业飞速增长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就能很快洞悉本质。
2011年白酒整体产量超1000万吨,增速30%;销售收入达3700万,增速37%,从2004年开始的白酒行业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高达25%,在行业高毛利、高增长的背景下,白酒企业大干快上,迅速扩张生产规模意图迅速占领市场。于是渠道成为解决产能的第一选择。导致在既定渠道毛利的情况下,渠道经销商将承载相比以往更大的库存压力,经销商必须扩张,但是消费市场的承载能力能否跟得上白酒行业的产能扩张?结果显然是不能。但是白酒消费市场里有一小部分原来隐藏的“潜在需求”被释放,这种需求就是政商务高端白酒的增长空间。这一空间被部分厂家抓住,被冠之为“消费升级”,于是在消费升级这一美丽传说下,厂家不断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2010年后整个行业进入疯狂。
我们看“白酒大势”的演化路线:潜在需求——消费升级——销量提升——产能扩张——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资金困难——消费萎缩——泡沫破裂。
这种循环在初始阶段属于满足消费需求,但是当循环已经完全满足潜在需求的时候,行业进入到疯狂冲顶阶段。去年笔者服务的一家企业就银行贷款8千万扩建厂房,原因自然是看好“白酒大势”。
悲观or乐观?
由于职业关系,笔者与证券、投资领域的伙伴关系密切,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白酒行业的前景如何,是 资本市场 最为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白酒行业依然拥有美好的前景。这要追述到整个产业的高度去看。
平均计算的话,2012年大陆年人均消费白酒将达到约300元/人,而相对与大陆文化同源同宗的台湾,年人均白酒消费量仅仅100元人民币/人,而台湾人均收入却是大陆人均收入的3倍!为何同样的饮酒文化,台湾与大陆相差如此悬殊?其背后的产业逻辑是怎么样的呢?
对于白酒行业的解读我们三看,一看政治体制,白酒是一种交际载体,某种程度上中国白酒与西方洋酒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白酒是“群享型”,而洋酒是“私享型”。笔者认为在中国政商二元经济结构下,“以权利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辅助的资源分配方式”导致了白酒消费天然是一种政商用酒。因此体制不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变白酒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就不会改变;二看人口红利,由于白酒消费人群主要集中于30-50之间的男性群体,这一消费人群的人口占比将对白酒行业的持续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日本清酒在
上市
80年代的持续增长后来迅速没落正是受此影响;三看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升级等因素对白酒消费的拉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对白酒行业拉动最为直接的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由于海外环境的恶化,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越来越依赖投资拉动这一单一力量,征服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广义货币M2的储存量将直接影响白酒行业能否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