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出了事之后习惯于惊呼“没想到”,其所说的“没想到”可能有几个层面:没想到发生了,没想到这么快发生了,没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没想到负面影响这么大,没想到搞不定,没想到会动真格的,没想到会完蛋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侥幸心理,出错必死。在一个急速转型和媒介化社会时期,危机随时就可能爆发,树立危机意识,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社会各个主体相当迫切的主题,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原则?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著名危机管理学习 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1、战略先行危机管理原则
进行危机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与危机思想。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改变的动力,也不会有强大的执行力。危机观念是危机意识的整合和提升,危机思想是危机观念的丰富以及体系化,形成足以指导危机管理实践的思想体系。当然不仅仅领导人要有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
2、制度保障危机管理原则
由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传统和农耕文明等历史因素,造成危机预警的习惯缺位,更奢谈对潜在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在一般情况下,不出问题不会想到危机管理,当危机出现后,才会想到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危机不发生,而要想让危机不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危机预防的制度;而要想让危机来临时很从容应对,必须有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方式;要想在危机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是什么?发生后很好修复企业形象,必须有形象恢复管理的制度。
这就引出了危机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制度保障原则。只有制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的应对。很多管理者也知道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落实到制度上。以至于学了很多危机管理知识,但在危机来临时还是非常紊乱。
3、预防第一危机管理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微杜渐”“防范大于救灾”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对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蔡桓公为什么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听信扁鹊的话,患病初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很少的钱预防,正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危机不会发生。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花大量的钱可能是预防费用的十倍甚至百倍去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
4、全局利益危机管理原则
危机发生后,必然对组织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产生威胁,也会面临利益取舍的抉择。危机发生后,事态不明朗、局势不清晰,在做决策时往往瞻前顾后、游离不定。组织领导者决策时必须以全局利益为先,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积极主动危机管理原则
组织只有主动起来,才能掌握化解危机的主动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直面危机,心态要冷静要镇定不要慌张,运用集体的智慧甚至是外脑智慧比如说公关公司、咨询公司的智慧来应对危机;二是迅速反应(遵循网络舆情黄金4小时法则)深入危机第一线,及时查找根源,寻求危机源头,公布事实真相,制定解决危机的步骤;三是调动内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公关、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制定口径,统一对外。
危机发生后,必然对组织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产生威胁,也会面临利益取舍的抉择。危机发生后,事态不明朗、局势不清晰,做决策时往往瞻前顾后、游离不定。组织领导者决策时必须以全局利益为先,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6、勇于担责危机管理原则
危机降临时,组织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勇于担起相应的责任.勇于担责原则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维系与保证公众的合法权益;当危机发生后,应当维护公众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二是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是什么?对事实负责,实事求是避免欺骗、隐瞒;三是做好补偿工作,这种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偿,也包括心理上的安慰。管理者务必记住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会显得更具人性化,更让受害者感觉到温暖,足够多的人性化关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害者“狮子大开口”似的物质赔偿要求。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影响深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内外的共同努力,方能奏效。对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讲,应对危机应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做好相关工作。作为企业领导者,掌握企业危机管理方法和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危机其实对于那些素来以诚信自律的企业而言并不可怕,只要处置得当,危机就可以是契机。危机管理方法很多,但企业家只有坚持诚信,洞察规则和严守道德,企业即使在八方风雨来袭之时也会岿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