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翻开蒙牛的“道歉史”,可谓源远流长!犹记得当年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之后,蒙牛集团营销总裁赵远花潸然泪下的公开致歉可谓记忆犹新。然而,这道歉有用吗?没有!相反,蒙牛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触这门那门的,每一次都在挑战消费者的容忍底线。
然而,可悲的是,当我们放眼看来,在N多门当中,那些涉事的企业,有时候连个道歉都如此之难,特别是那些“外来的和尚”,基本就是一副高高在上,不把消费者当一回事的样子。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土生土长的蒙牛自然会比“外来的和尚”更会念经了。他们更深谙“道歉”门艺术的门道。
当然,在这“道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大概蒙牛心知肚明。所以,当近日蒙牛再度爆发“致癌门”的时候,公众会忍不住整理了一下蒙牛这段时间的经典“公关”案例来:
2009年2月,由于无法明确“蒙牛”特仑苏牛奶中添加的OMP物质的安全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蒙牛暂时停止向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2009年3月2日,卫生部认定蒙牛产品中的OMP属违法添加剂;2011年4月22日,陕西榆林市出现251名学生因饮用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后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蒙牛解释,此风波与产品质量无关,流行病学上叫臆症;2011年9月,蒙牛更是连曝3起问题奶事件,每一次蒙牛都表示,产品没有质量问题……
蒙牛在这些事件当中,或否认产品流入市场、或否认产品质量问题、或辩称孩子癔症、或找主管部门要求记者删微博……公众不免对此表示感慨:这是多么神奇的“公关”!在证据不足的时候,开口直接“否认”;如果证据确凿,就来个“道歉”,甚至是连夜“道歉”。如此看来,在这门那门的洗礼之后,蒙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
只是,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候,这样的“公关”还能HOLD多久?身骨子里“道德的血液”越来越少的企业,还能走多远?【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