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中国制造业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包括规模经济性、资源承诺、市场经济、低成本、投资和全球化等多个方面。中国制造全球第一,像袜子、领带等都占全球第一的份额,而这么多的商品,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创新设计的?再看浙商,浙商的成败与浙商的市场意识密切相关。浙商对市场特别敏感,对市场反应迅速,这使浙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崛起占领先机。但也正因为过度地关注市场端,使得创新驱动的动力(尤其在设计领域)出现了问题,这已引起越来越明显的负面作用。前期发展带来的成功,需要我们引起反思:如何创新?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术”的层次上,我们把“术”玩得很好,但我们的“道”在哪里? 在目前转型升级面临瓶颈的形势下,整个经济体系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一方面依靠公司治理,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驱动。
现在炒得很热的一个词:制造4.0,什么是4.0?制造1.0是机械,制造2.0是机器或者自动化,制造3.0是编程,即通过编程或者加工中心运作。而制造4.0则能实现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的对话。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业界提出该想法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告诉我们创新和跨越要成为下一个发展中的主题,如何通过创新来跨越,在短期市场绩效中的成功转型获得成功,这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其实智能化制造也早已经在中国兴起。中国大制造、高铁技术、全球技术、集成创新系统、制造变服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制造业的前列。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应该占据制造业的两个制高点——分布式协同设计制造网络、网络中的微制造。这是一种新的生态系统,制造业从两端看,有一端是大制造,比如高铁、飞机等等,这需要很多小企业去配合。另外一端是微制造,制造一个很小的东西,可能利润很薄,但一点也不差。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如何制定我们的制造战略,如何有智慧地做制造,这需要思考。这背后主要是云、物联网、大数据,这是一个新时代。在一些非常个性化的“智慧制造”的公司,机器和机器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智能互动。生产数据都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这样的技术和全新的系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跨越机会。
在新时期,我们要看到挑战很清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缩短,价格和利润不断地下降,过剩越来越明显,产品的复杂性在增加,服务化等是非常重要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很多很困难的问题,但也有很多新的机会。那么在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新的驱动力是什么?第一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新人口红利。过去的人口红利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数量非常庞大而且便宜,但今天我们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欧美比,成本仍然比他们低很多,但我们的创造能力并不亚于欧美,于是形成了新的人口红利。第二是研发投资。研发投资方面这几年增长非常迅速,现在是全球第二,很快会变成全球第一,所以中国人的创造力会进一步地发挥。第三是海外并购,2014年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年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引进外资的规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和新阶段。第四是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内需不断增加。2014年发改委批准造地铁城市有22个,可以同时兴建,这样的发展都预示着未来会有很深刻的变化。此外,在这样一个基于互联智慧的时代,各种新兴事物不断兴起,在以低成本的各种形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们真正持续的创造力来自于服务的创新。以我们长期跟踪的企业——杭氧为例,我们建议它不要只做产品,要把产品变成服务。他们从卖设备转向卖气体,并提供非常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他们获得的绩效也更好更加持久。制造业在下一轮发展过程中,这种个性化或者产品服务化需求会不断地高涨,互联网更是带给了我们全新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创新与跨越的挑战下,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从二次创新到原始创新,基于IT的创新进入到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空间,有阿里这样的大公司,也有小的做个性化服务的企业,比如穿衣助手、快的打车等这些小服务,这些平台会有非常迅速地发展。C2B、O2O将成为下一轮发展中值得考虑的关系。而这些小平台将会在未来非常迅速地发展。很多成功起来的公司就是将原有的产业价值链拆分整合打通,做得非常有创意,而且有非常好的延展性。
第二,基于IT的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对于制造领袖和微企业有重要意义。随着阿里巴巴上市,中国的互联网流通、消费、零售行业的高潮已经来到,但还能持续多久?淘宝连接的是网店卖家和消费者,扮演的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由于“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消费者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等网购还要便宜,淘宝这类电商平台也将面临从单纯的交易联结平台向用户需求整合平台转型。
第三,基于网络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值得重点关注。产融结合中信息技术的关键角色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价值网络、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定制化、3D打印、产融结合的平台等多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平台型企业或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发展的范式。
第四,在新背景下,跨界是典型的趋势。信息化、工业化深度地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只是放在那里看,会有互动和对话,还有碰撞,可以找互补者。因为关系、环境、技术等变化,带来了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的变化,企业和企业关系的变化,以及企业和客户关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企业从过去单纯强调核心竞争力以单个产品和服务来取胜越来越多地变成通过协同配合来取胜,这是全新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互补、互利、共生成为新的关键词。彼此产生互动对话,还有碰撞,这带来各种关系的变革(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快捷可靠的超级服务、客户参与创新等),而在这种新的变化的关系中怎样去找到你的互补者?从而使互联网的作用从B2C,真正转向C2B。
本报记者鲁怡、特约撰稿孟瑞雪、王晖晖根据作者于2014年12月9日在浙江大学启真报告厅举行“中国智造高端论坛暨中国经营者俱乐部浙江分会成立仪式”上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