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是一个汽车厂商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整个市场上只有两台车,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完全一样,并且不存在产能问题。A车的成本是10万元,B车的成本是12万元。那么A车一定要比B车卖得便宜吗?显然不是。如果A车与B车卖相同的价格,二者的销量将会持平,A车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A车比B车的价格低,A车将会彻底抢占B车的市场。
这个假设比较极端,它想说明的是,一款车的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或者说由产品素质决定的,而与成本无关。这个问题折射出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一个厂商如果比别人能更有效的控制成本,不仅意味着它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市场,而且也意味着它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方面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日系曾是汽车制造成本的革命者之一,同时也是其昔日辉煌的重要原因
汽车历史上,第一次成本革命是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具体历程不赘述了,它实现的效果是:将装配汽车由728工时降低到12.5工时,单车价格从四千多美元,降低到1914年的仅需360美元,将汽车这个昔日的奢侈品变成的大众的交通工具。它对福特带来的好处是,市场份额高达48%,月盈利也高达600万美元。
福特的这种做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奉为天条,直到日系厂商的介入,才有了第二次革命。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我们之前对许多日系车的优点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读。例如有人觉得日系车便宜是偷工减料。日系车更新换代快是因为它们没有好的思路。事实上,所有这些主要都是靠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所带来的。
精益生产模式能写一本书,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提一下。精益生产的核心还是为了控制成本,其中一个最核心的点就是零库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套特别“精益”的系统。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了。包括对市场反馈的及时把控,尽可能快的调整生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又涉及到生产线的设计,必须够“柔性”——不仅能够迅速作出调整,而且还能同一条生产线还能满足不同车型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