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夏轲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日前召开的第46次山东省长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自今年开始,在质量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将得到以省长名义的嘉奖。这对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该省各行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都将有所促进。

  质量植根于管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管理的基础素养如何,决定了企业发展可以达到的高度。在为企业开展学习 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作为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的质量工作者,我们深切地感到,企业在 现场管理 方面的需求太迫切了。把现场管理作为加强 企业管理 的切入点,来开展管理素质提升工程和 执行力 提升工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企业管理者们感到,管理正在向精细化发展,基础和细节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影响全局。

  需结合企业管理背景和现状

  我们先从管理阶段的角度来谈。管理是有阶段的,各个企业处于不同的管理阶段,并且不能跨越阶段去发展。一般来说,企业管理有三个阶段,即严格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精细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文管理阶段(学习型组织)。

  在严格管理阶段,重在整肃纪律,约束员工行为。严格管理阶段有三“严”:严干部、严制度、严考核。通过持续的严格要求和规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典型的例子如海尔创业的初期阶段。张瑞敏刚接手海尔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海尔电冰箱厂企业管理十三条规定》,除了规定“不准占用、偷窃工厂物资”、“不准在车间吸烟、打扑克、聊天”等条款外,还专门写上了一条“不准在车间和厂区随地大小便”。这就是当时的企业管理现状。

  在精细管理阶段,企业按照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分专业地深入研究管理,各项工作向“精”、“细”深化,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大幅提高生产力,实现高产高效低耗。制度为基础,加入了文化管理的因素,奖罚之中更重奖励。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在人文管理阶段,企业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统领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更注重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进步。企业效益较好,员工收入也多。有余力兴办新的企业和产业。

  再从管理次序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是有次序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管理效果大不一样。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有的企业管理,最先思考的问题,都该是员工的福利,把关心员工作为出发点,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做到了以人为本,得到员工的理解,统一员工思想,共患难,同努力,工作会越做越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青岛港务局常德传局长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我是这个企业的长子”,等等,体现了我国优秀企业家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深厚感情。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也处处为企业着想。“上下同欲”,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搞不好。

  我们还应了解的是,管理知识三来源和员工行为三动机。管理知识三来源: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管理的知识多数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有不少是通过突发事件而加强管理的。例如莱钢炼钢厂以1999年3月10日转炉喷爆恶性事故为转折点,置之死地而后生,“困而知之”,加强管理,奋发有为,取得了目前的优异成绩。员工行为三动机: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有的企业的价值观是“精品报国,追求卓越”,这是“义而行之”行为动机的体现。有的企业通过严格管理约束员工行为,这是“勉强而行之”。多数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是“利而行之”,即员工依靠企业致富,企业依靠员工发展。

  另外,还有个市场周期问题。行业性的市场周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很大。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适应企业 市场 营销 的需要。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管理工作不是直接的价值创造过程,而是为支持价值创造过程服务的。管理好坏、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 绩效 。

  其他还有管理的人治特征、管理易滑坡易反复特征,等等。搞清楚了当前企业管理的特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来认识和把握现场管理,就清晰可见了。

  观念转变是基础

  如何正确认识现场管理,解决好认识问题,是开展现场管理工作的首要课题。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最具体的工作,使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这是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也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特别是当前竞争加剧,企业进入微利时代,要深刻认识到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对现场管理的认识中,有几个典型的错误观念:

  一是认为现场管理是生产车间的事,是基层的工作。忽视了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现场管理中的指导、服务的职能细化和职能下沉,造成检查与被检查的矛盾,带来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的危害。现场管理当中,除了生产现场,还有服务现场、管理现场和生活现场。在我们了解的企业当中,多数企业的情况是生产现场整体水平好于服务现场、管理现场和生活现场。因此,企业现场管理改进的重点是后三者。

  二是认为现场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标准。组织几个人闭门造车写制度,完全忽视了与员工的沟通,忽视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员工的认同度,有的制度还自相矛盾,制度“撞车”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标准、制度,说白了就是一种契约、一种约定,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的一种共同认可和遵守的约定,大家都按照这个约定行事,就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规章制度一定要简洁明了、实用、易操作,并且要给员工解释清楚。

  三是认为现场管理就是加大投入,搞外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不注重与内在的 企业文化 建设相结合,不注重向现场管理整体机制的深层次发展。环境约束人,但要发挥环境的约束作用,还要增加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并且现场整洁状况的维持,还要靠一套整体机制和内在制度。所以要研究现场管理长效机制。

  四是对现场管理缺乏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长期无规划,年度无目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现场管理的研究和改进。正如同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管理一样,如果没有系统规划和系统推进,现场管理只能维持一时,不能开展长久,也就不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塑造企业品格的作用。

  五是认为现场管理和市场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产品市场销路好,产量上去了,生产现场差一些没有关系。这是对现场管理比较初级的认识。这种观念经常存在于一些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一时的市场热销和经济效益掩盖了内部管理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不乘此时改进内部管理,一旦市场情况变化,企业马上面临巨大风险,甚至突然崩溃。这样的例子,三株、巨人、飞龙、春都,等等,不胜枚举。一定要让企业上上下下都认识到“现场就是企业形象”、“现场就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场就是市场”、“现场就是竞争力”。

  正确认识现场管理除了澄清以上误区,还要把握现场管理的三个过程和一个减法公式。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的资源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的过程;是不断细化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能的过程;是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改善内部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员工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基本同步增长的过程。一个减法公式是:现场管理标准-现场管理现状=问题和差距。

  各专项管理的典型经验

  在现场管理各专项管理中,各行业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探索,仅举几例,与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共享。

  设备管理——有的企业开展了设备巡回检查制。实行“五定”、“六重点”,即在对设备进行的巡回检查中做到:定路线、定设备、定位置、定项目、定标准;重点检查正在运行的设备、重点检查检修过的设备、重点检查启动频繁的设备、重点检查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设备、重点检查带病运行的设备、重点检查负荷重的设备,并在所到之处设备巡检卡上签名确认。各专业、职能科室则执行巡视制度,不定时放置抽查单,有巡检人员发现后收回上交。若巡检人员未发现抽查单,则说明巡检流于形式,要对相关人员予以考核处罚。在巡检时,巡检人员带一块干净的抹布,走到哪里,顺手擦干净设备表面、栏杆、楼梯扶手、开关盒等暴露易脏部位。这样既巡检了设备,又保持了卫生。以上这两种方法简便易行,实效显著,也适用于安全巡回检查。

  在设备检修管理中,还有常用的ABC管理法,对A级设备实行计划性检修,对B级设备实行计划与状态检修相结合,对C级设备实行状态检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检修维护成本,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设备管理做到“有标准、可测量、能评价、能改进”这四条,就确保了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交接班制度——有的企业探索出交接班“七交五不接”制度。“七交”即交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交接产品质量和指标控制情况、交接安全生产情况、交接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交接原始记录记载情况、交接区域环境卫生情况、交接其他情况和异常情况;“五不接”即生产不正常、事故未处理完则不交接、发现的安全隐患不排除则不交接、设备问题不清楚则不交接、记录不清晰不准确不整齐则不交接、卫生区域不整洁则不交接。这样的交接班制度,只要认真执行下来,员工的基本素质就可以稳步积累和提升。

  安全管理——许多企业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安全管理理念方面,某煤矿企业提出“八个没有”,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候工区和走廊里,醒目悬挂下井矿工的家庭合影照片,下井之前,矿工集体宣誓安全誓词“违章操作我不干,违章指挥我不听,别人违章我制止,发现隐患我提出”,牢记安全在心间。可见,充分发挥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预见性和遵章积极性,是当前安全形势下一个必行的也是长久的思路。只有一线人员自身充分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彻底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管理方面,企业常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对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化工、煤矿、冶炼等行业。进入厂区的企业外来人员一般有如下几类:第一类是来视察工作的领导、专家、贵宾等,第二类是参观考察的兄弟单位等,第三类是企业客户或经销商或供应商,第四类是土建施工、装修单位等人员。对以上四类人员进入生产区,也必须进行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对前三类人员,企业应该发放统一的工作服、安全帽等必要的安全装备,并有专人讲解厂区重点安全部位、安全理念等,专人引导,固定参观路线,按照工业旅游的高标准进行规划。对于第四类人员,要按照事前合同、协议进行安全管理,划定区域,规定操作时间,并派专人负责协调,确保安全。

  考核机制建设——考核机制是形成现场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在企业里,管理者评价和倡导什么就将得到什么。考核不严,没有执行力度,这样的考核是保护落后,损害先进,挫伤员工积极性,损害企业管理的权威性。所以要运用考核机制,引导形成现场管理的长效机制。要研究管理方式的三个转变:员工被动的依赖式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引导员工主动的自我管理方式、企业内部“制度加扣罚”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学习加激励”的管理方式、低标准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要转变为高标准的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现场管理工作法——有的企业提出“411”工作法:每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把工作做好;每次用一分钟时间讲清楚一件事情;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一名补位人员;每一次汇报工作,要有一份辅助领导决策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四个在现场”:问题发现在现场、解决问题的措施制定在现场、措施的实施在现场、效果评估在现场。

  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的探索没有止境,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多多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升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屁大的委屈》
在电梯里,领导放了个屁,回头问秘书,谁放的?秘书忙答道:“不是我!”领导不说话,这事儿过去了。不久,秘书被调离,领导在谈起调离原因时说道:“屁大的委屈都受不了,还能做的了啥?”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