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hello-training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现在的计划方式,不外乎MRP和看板拉动两种方法。MRP根据预测或 销售 订单,计算子项的物料需求来驱动补充的行动。看板拉动则是根据实际库存消耗来驱动补充的行动。一般把MRP称为“推”,看板称为“拉”。

无所谓“推”还是“拉”,关键是哪种方法更好些。争论是一直有的,以前MRP占些上风,做计划都要运行一下MRP,当然MRP的结果还需要一些手工调整,大家也都是认可这种方式的。那时看板似乎只在汽车行业比较流行。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益生产了,也就Lean Manufacturing。MRP有些不吃香了,看板开始热了起来,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先来解释后面要用到的两个重要定义:MRP和看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MRP是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按照物料清单的结构得出毛需求量,根据现有的和在订的库存量调整得出净需求量,根据提前期得出建议日期。现在不仅仅依靠主生产计划,也经常根据预测或实际销售订单来计算需求,不过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KANBAN(看板),定义有大有小。往大处说,经常被称为需求拉动系统的同义语。往小处说,是一种物料补充的信号。目前经常采用带有一个卡片的容器来具体表示这个信号。发出看板的条件是物料消耗到某个点,以容器为例,一般容器为空表示需要补充。这个点已经事先确定了,并且在看板和容器上有一定的标识。负责物料供应的人员收到看板,就表示需要补充物料,没有收到就不补充。

MRP与KANBAN(看板)的主要区别在于:MRP给出的物料补充建议是根据预计的物料消耗计算出来的,看板给出的物料补充信号是根据实际的物料消耗产生的。哪种方法更好些,更实际?很难回答,各有所长!

MRP需要知道预计的物料消耗,谁敢说预计物料消耗会与实际物料消耗一致或偏差不大,尤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快,更是困难。大量的手工调整工作不可避免。看板似乎不错,但是仔细分析实质就是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几十年前就被MRP批判过了,现在改正错误了吗?没有!使用看板拉动的企业都把物料供应的矛盾转嫁给供应商,也就是所谓仓库外包,就实现了“零库存”。看看汽车行业就明白了。

这里还介绍一种被称为“动态看板”的方法。动态对应的就是静态。我把目前大家熟悉的看板方式称为 “静态看板”。何以为“静”,何以为“动”?指的是物料补充的触发点,也就是订货点。经常使用的两箱看板一般以一个箱子空为触发点。这种静态的触发点能否顺利应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物料消耗要均衡。精益生产(Lean)特别强调均衡生产,这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实中生产未必如此均衡,到达静态的触发点时才产生物料补充信号,有时已经来不及了。为了避免缺料,保证供应,只好把仓库外包了。

动态触发点是什么呢?以两箱看板为例,触发点不被固定在箱子为空,而是根据预计物料消耗变动的。看下表实例:

假设物料补充时间是一个时区,左表是静态看板,两箱法,每箱10个,触发点也是10个。那么在第3 个时区,就可能会出现缺料。右表是动态看板,在第2个时区第一个箱子物料消耗了6个,还剩余4个时,就发出看板要求补充。与静态看板相比,物料供应方会早些收到看板,缺料的可能性降低了。这就避免了静态看板的短处。

可以看出动态触发点的计算方式就是MRP与看板结合。与MRP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物料的实际消耗与预计消耗不同,MRP的建议补充信息不会及时响应实际消耗的变化。MRP的净需求量计算是画蛇添足了,净需求量靠计算得出,而不是从实际物料消耗时产生。动态看板中,我们只是根据预计用量得出触发点,实际补充物料的信号还是根据实际物料消耗产生的。这就避免了MRP的短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动态看板是结合了MRP和静态看板。对于车间生产,动态看板不一定比静态看板好,反而可能带来混淆,因为车间使用目视管理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采购物料的补充,动态看板比静态看板合理。但是动态看板由于触发点是变化的,不可能单纯依靠人的目视来实现,而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来采集物料消耗信息,产生触发点,传递看板。这个条件以前不一定具备,所以大家只能使用静态看板。但是现在已经不是难事,所以动态看板开始登上舞台,逐步走向实用,应用于生产之中。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