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计划方式,不外乎MRP和看板拉动两种方法。MRP根据预测或 销售 订单,计算子项的物料需求来驱动补充的行动。看板拉动则是根据实际库存消耗来驱动补充的行动。一般把MRP称为“推”,看板称为“拉”。
无所谓“推”还是“拉”,关键是哪种方法更好些。争论是一直有的,以前MRP占些上风,做计划都要运行一下MRP,当然MRP的结果还需要一些手工调整,大家也都是认可这种方式的。那时看板似乎只在汽车行业比较流行。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益生产了,也就Lean Manufacturing。MRP有些不吃香了,看板开始热了起来,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先来解释后面要用到的两个重要定义:MRP和看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MRP是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按照物料清单的结构得出毛需求量,根据现有的和在订的库存量调整得出净需求量,根据提前期得出建议日期。现在不仅仅依靠主生产计划,也经常根据预测或实际销售订单来计算需求,不过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KANBAN(看板),定义有大有小。往大处说,经常被称为需求拉动系统的同义语。往小处说,是一种物料补充的信号。目前经常采用带有一个卡片的容器来具体表示这个信号。发出看板的条件是物料消耗到某个点,以容器为例,一般容器为空表示需要补充。这个点已经事先确定了,并且在看板和容器上有一定的标识。负责物料供应的人员收到看板,就表示需要补充物料,没有收到就不补充。
MRP与KANBAN(看板)的主要区别在于:MRP给出的物料补充建议是根据预计的物料消耗计算出来的,看板给出的物料补充信号是根据实际的物料消耗产生的。哪种方法更好些,更实际?很难回答,各有所长!
MRP需要知道预计的物料消耗,谁敢说预计物料消耗会与实际物料消耗一致或偏差不大,尤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快,更是困难。大量的手工调整工作不可避免。看板似乎不错,但是仔细分析实质就是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几十年前就被MRP批判过了,现在改正错误了吗?没有!使用看板拉动的企业都把物料供应的矛盾转嫁给供应商,也就是所谓仓库外包,就实现了“零库存”。看看汽车行业就明白了。
这里还介绍一种被称为“动态看板”的方法。动态对应的就是静态。我把目前大家熟悉的看板方式称为 “静态看板”。何以为“静”,何以为“动”?指的是物料补充的触发点,也就是订货点。经常使用的两箱看板一般以一个箱子空为触发点。这种静态的触发点能否顺利应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物料消耗要均衡。精益生产(Lean)特别强调均衡生产,这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实中生产未必如此均衡,到达静态的触发点时才产生物料补充信号,有时已经来不及了。为了避免缺料,保证供应,只好把仓库外包了。
动态触发点是什么呢?以两箱看板为例,触发点不被固定在箱子为空,而是根据预计物料消耗变动的。看下表实例:
假设物料补充时间是一个时区,左表是静态看板,两箱法,每箱10个,触发点也是10个。那么在第3 个时区,就可能会出现缺料。右表是动态看板,在第2个时区第一个箱子物料消耗了6个,还剩余4个时,就发出看板要求补充。与静态看板相比,物料供应方会早些收到看板,缺料的可能性降低了。这就避免了静态看板的短处。
可以看出动态触发点的计算方式就是MRP与看板结合。与MRP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物料的实际消耗与预计消耗不同,MRP的建议补充信息不会及时响应实际消耗的变化。MRP的净需求量计算是画蛇添足了,净需求量靠计算得出,而不是从实际物料消耗时产生。动态看板中,我们只是根据预计用量得出触发点,实际补充物料的信号还是根据实际物料消耗产生的。这就避免了MRP的短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动态看板是结合了MRP和静态看板。对于车间生产,动态看板不一定比静态看板好,反而可能带来混淆,因为车间使用目视管理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采购物料的补充,动态看板比静态看板合理。但是动态看板由于触发点是变化的,不可能单纯依靠人的目视来实现,而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来采集物料消耗信息,产生触发点,传递看板。这个条件以前不一定具备,所以大家只能使用静态看板。但是现在已经不是难事,所以动态看板开始登上舞台,逐步走向实用,应用于生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