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过去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中,外企、国企,民营企业都做过,感受各不相同,表面上看是制度、方法的不同,实际上是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我进入外企是在九十年代,当时外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中国,也帮助国内培养了一批职业化的管理人才。没有变革
开放,没有外企带来的管理思想,也就没有现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国内的外企一般都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和人才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外企通常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即要有才又要有德,在道德层面有缺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年轻人进入外企,更象进入一所学校,外资企业有一整套的学习
体系,比如入职学习
、PDP、LDP等等。外企的学习
投入一般都超过其工资总额的3%。当然培养出的人才是要用的,用人上能给与充分信任和授权的(这是在没有触犯其道德底线的前提下),会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甚至是超额的使用。当然外企也不都一样,甚至有的500强比不上现在的国内企业对人的尊重。
国有企业是最为复杂和特殊的,难以一两句就描述清楚,传统国企都带着体制的烙印。我刚进入国企的时候也是很多都看不懂,明明可以走直解决的事情,却偏偏要走一个弧线。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太有必要了,甚至感叹发明这些办法的人太聪明。国有企业选人上也是要求德才兼备,但德更偏重于内敛与顺从。通常一个人才要想被重用,都要经历一个被磨练的过程。因为国企内部是一个封闭的群体,要首先获得这个群体的认同才能被重用。现在很多国企的职业化程度还是不够。对人才观念是老和尚念新经,想的还是要来那些事。
我接触的民营企业都是有外资风投,有几个老外当董事的公司人才理念还是先进的。当民营企业整体真正存在的时间也就二、三十年,甚至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很多都脱不了家族管理的阴影。很少有在人才管理上有健全的体系。民营企业要向高层次发展,需要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特别是企业家本人的视野的扩展。
必须承认多数外企对人才的管理从理念到制度很健全,毕竟西方经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百年的积淀。同时也要看到国有企业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这几年的发展也很快。我认为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未来世界上的优秀的企业一定会出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