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8日    《中国财经报》陈建伟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近年来,青年群体的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年群体在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面临的就业压力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直面挑战,找准促进青年就业的发力点综合施策,推动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青年人就业面临现实压力

实际上,由于青年失业率的统计科学性仍有改进空间,而且很大比例适龄青年处于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因此青年失业率的数值高低不能说明失业青年的群体规模。例如,2022年全国高中阶段(15—17岁)毛入学率为91.6%,高等教育阶段(18—22岁)毛入学率达到59.6%,因此实际失业青年规模相比我国7亿多人的就业规模来说相对较小。此外,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5%的区间内,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也要看到,我国青年群体就业确实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压力。在我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的态势下,为什么青年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变化。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近年来青年人口规模不增反减,并没有构成青年就业的挤压效应;从人口的受教育结构来看,近年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按照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就业、收入正相关,青年人员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必然会改善其就业能力和收入前景。可这一理论关系与现实中的青年群体就业情况并不一致,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理解青年群体就业难问题。

青年人就业为什么难

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推动劳动力市场加速变革,这是青年群体就业难的重要背景。

第一,岗位结构深刻调整。大量传统的常规性工作岗位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而逐渐淘汰或即将被淘汰,与此同时新增大量与新技术、新产业相关的高技能岗位。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全球工作岗位将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大量传统就业岗位加速退出,人工智能、绿色产业等领域岗位增多,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岗位结构调整明显。

第二,技能需求变革强烈。职场对雇员核心技能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就业市场对简单重复性劳动的需求减少,对数字化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大增。一些招聘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产业化应用,市场对编程技能需求激增。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资产将写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能力逐渐成为员工的核心基础技能。

第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后疫情时代,全球各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普遍增强,欧盟和美国的就业市场都出现了大量短时工作和临时性工作机会。雇主提供的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增加,弹性工作制度和远程工作逐渐流行,这既是应对大冲击的自然结果,又是新一轮就业景气指数保持向好态势的基础。与之相类似的是,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超过了2亿人,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特征。

第四,劳动关系重构。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逐渐催生了平台经济新商业模式,平台经济公司充当劳务中介的角色,连接劳动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取代了传统的资方与劳方的直接劳动关系。这弱化了传统劳动关系中的组织依附特征,由于平台公司和平台工作者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组织依附关系,但又对其保留一定的技术评价和控制,使得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被新型雇佣界限模糊的劳动关系取代。在此情境下,员工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衍生出员工社会保险待遇缺失、解雇员工自由随意等问题,劳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

从上述劳动力市场变革的特征来看,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一是岗位结构变化使求职竞争加剧。在岗位招聘过程中,企业雇主往往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而青年求职者往往因工作经验不足在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技能变革和新技能需求增加加剧技能匹配结构性失衡。青年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求职岗位要求不匹配,导致青年就业人员面临技术性能力不足而产生结构性失业。三是用工形式灵活多变增加了青年群体的适应难度。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求职者需要稳定的工作机会以更好地通过“干中学”积累必要的工作技能,这些形势变化对青年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青年员工权益保障相对不足,虚假信息、加班压力、年龄与性别歧视、灵活就业下的试用期权益受损等问题较多。

此外,当前我国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劣势。企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削减了招聘预算和雇佣规模,导致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与青年毕业生需要在同层次市场进行竞争。而为了提升竞争力,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研发、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等领域,由此新增的雇佣需求更多地聚焦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好创新能力的员工,导致无法缓解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

如何破解青年群体就业难题

促进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施策。

一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通过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岗位使更多青年毕业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对促进青年人员高质量充分就业非常重要。就业见习制度需要与表现优异者转正就业机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实际作用。企业可以利用就业见习机会更好地考察潜在员工的能力,参与见习的青年人员为了获得转正就业机会势必也会积极工作并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补贴提供就业见习和实习转正机会的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激励青年人通过更好的见习表现实现正式就业。

二要完善青年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长效机制,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格局。加强编程、数据分析等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大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的科普力度,使青年群体掌握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核心基础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筹集和分担机制,使更多青年可以获得培训机会。

三要大力支持青年开展知识型创业。知识型创业指的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依托创新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的创业活动。青年群体的学历普遍较高,在生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方面有比较优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学习的发展,全球付费知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为知识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鼓励青年群体开展知识型创业带动就业有助于从长远解决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青年知识型创业的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如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办公场地租金补贴、社保补贴等方式降低创业成本;要为青年知识型创业提供创业辅导和培训,例如邀请成功创业者进行经验分享,指导青年制定可行的创业方案等;要完善创业失败机制,对创业失败的青年创业者给予宽容的政策支持,让青年创业者敢于再次尝试。

四要完善青年人择业就业的合法权益保障。要完善求职平台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加大劳动用工监察力度,重点检查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违规加班、就业歧视等情况,维护青年群体的合法劳动权益;发挥工会、青联等社会团体的协同作用,为维护青年员工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援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青年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保补贴以降低社保缴费负担,激励企业雇佣更多青年人。

五要完善青年就业统计制度。尽可能地将那些未就业、未在学校接受教育、未接受技能培训的青年人员纳入统计范围,更客观地反映青年人员就业的真实状况,为完善青年就业政策体系提供数据参考。

(作者单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逆向思维》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境界思维: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陈建伟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