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从创业期,到成长成熟,渐次到“更年期”,人力管理,亦出现诸多新问题。“以前是骄傲,现在是烦恼”。这是我接触的很多老板,谈到老员工时的共同心声。
创业伊始,跟着老板打天下,冲锋陷阵,劳苦功高。企业稍有成就,激情退化,干劲消失,精神懈怠,人还是那帮人,状态却已云泥之别。
“不用他,我没有今天;用了他,我没有明天!”老板面对这些从前的老革命,今天的老油条,常常无奈而纠结。
砍掉?不敢。会落得卸磨杀驴之恶名,授人以柄,扰乱人心。更会引发动荡,危及业绩安全和团队稳定。重用?不能。德不配位,会阻断新人融入晋升,更会阻碍企业成长团队优化。何去何从,进退两难。
怎么办?不妨设三问,理清思路。很多时候,问题即是答案。
一问:创业元老为什么会蜕变?
创业元老由老革命到老油条,由中坚力量到保守势力,有其必然成因。
首要,在追求。很多民企,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傻子裸奔出来的。疯子是老板,有魄力有眼光。傻子是员工,跟着老板埋头苦干,不做他想。而裸奔,更是指诸多民企,大都因脱贫创富动机而兴。
光脚赤贫时,自然义无反顾。但有鞋有衣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吃喝玩乐,几是普遍趋势。别说创业元老,很多老板也好不到哪去。别说兼济天下之追求,为企业持续发展而未雨绸缪,可能都是奢谈。
其次,在能力。初创之时,盘小事简,几个人敢想敢干,便能闯出一片天空。个人与团队能力缺陷,未必突显。但盘大事杂后,刷小盘的经验,已是刷大盘的桎梏。因力不从心,而受挫自卑,由自卑而自闭,渐对新生力量,生出本能抗拒和抵制。
再次,在学习。原始资本积累进程,关注业务,忽略人力,人力资本保值增殖投入不足,缺少应有学习之机会,更加剧了能力与岗位的矛盾。
还有一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即常见的传统惯性思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诸多英雄于新朝建立后,便不再英明神武,未必是真堕落,而是怕皇帝猜忌惹祸上身。只好先自废武功。
企业亦然。创业元老总在担心,老板是不是要解决我了?提心吊胆,苟且偷安,如同精神自杀。还有一种“他杀”,为在老板面前表忠心,争功劳,以琢磨老板心思为能,勾心斗角,导致业务荒废,正事不足,败事有余。
二问:创业元老的消极表现有哪些?
恶意抱团:为保护自身利益,结党营私,拉山头,搞宗派,没有是非,只有你我,对己有利即支持,与己不利则对抗,甚至阳奉阴违,局部代替整体,成为企业利益巨大黑洞。因其位高权重,影响广泛,危害深远。
固步自封: “老子打江山时他在哪”,心态失衡,却又不思学习,封闭保守,嫉贤妒能。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空降兵总会水土不服,此因甚多。常会误导老板,新人养不熟,还是要靠老兄弟。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贪权恋栈:舍不得放权,更不愿意交权。前苏联时期,勃烈日涅夫晚年昏聩痴呆,非但不交出权力以获解脱,相反,已为最高领导的他,却不断给自己加官授勋。权力是男人的春药,越不自信,越是贪权。占其位不能谋其政,自然内耗丛生,效率低下。
消极怠工: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不作为,不担当,做“太平官”、“躲事佬”,不思进取,消极应付,按部就班,严重缺乏创新开拓精神,常常成为组织进步的“肠梗阻”。
三问:如何对待创业元老?
如何解决创业元老的消极影响,很多企业煞费苦心,做了有益之尝试。
马云在阿里巴巴引入“合伙人计划”,创业十八罗汉,有在权力中心,有任顾问虚职,有已赋闲回家,各有所安。
中粮并购蒙牛,用三年时间完成“从牵牛绳到执牛耳”的目标,当年随牛根生出走伊利,联手打造“牛时代”的“乳业最硬的十个脑袋”,渐次退出管理层,悄然谢幕。
联想柳传志对创业元老实施“软着陆”,以尽量减少震荡。美的何享健让参与创业的元老获得股份,然后把他们请出领导岗位。奥克斯分离部分业务,交给创业元老重新创业,让其重燃激情,也减小对现有体系的影响。还有企业对元老进行改造、培训,重新委以重任。等等。
没有一定之规。但有规律可循,值得总结。
其一是捆绑。重新定义元老价值,挖掘潜能,与企业成长紧密捆绑。换岗位,换身份,换机制,新目标,新刺激,新挑战,新状态。
其二是隔离。积极的人痛快干活,消极的人一边呆着。“杯酒释兵权”,给他待遇,给他面子,但坚决不给权力,不给位子。顾及情义,保证大局。
其三是切割。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如同切除人体病变组织,难以治愈,便痛下杀手,剥离清除。
解决之道,关键还是在于老板之意志决心。“过河拆桥”不等于“卸磨杀驴”,对消极员工的姑息,可能就是对企业的犯罪。舍小取大,激浊方能扬清,而不是简单做一个“好人”。不必过多顾虑外,护持住内在本心,不怀私念,但可仗剑直取,纵千里不留行,亦不犯杀生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