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家里,将近两个月,不能出门,再下去,估计也不想出门了。
看到下面这张图,看到那么多回家乡的年轻人,很想问一声,离开上海,你们都去哪里了?回家之后,还好吗?
(图源网络,侵删)
被迫离开大城市
这些年轻人,并不是主动回乡,而是被迫之举。
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
5月21日,《观察者网》转载了一篇社会调查文章,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秀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向橄叶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桂勇做了两次大学生就业调查。
根据2020年的调查数据,在就业地点偏好方面,选择大城市的比例高达84.6%,其中,选择“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的比例为63.3%,选择“其他大型城市(除北上广深外)”的比例为21.3%,选择“中小型城市”的比例仅占6.9%,选择“海外就业”的比例为1.3%,而选择“小城镇”“农村”“特殊就业地点(如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及军工系统)”的比例都很低。
大学生就业首选还是大城市,“逃离北上广深”不是他们的本意。
不想离开,但又离开,只有一个解释,被迫离开,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已经找不到工作。
各种不舍,挥泪离开。
今年2月有一篇报道,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发布将引进82位高学历人才,没想到,收到了近900份申请。
令人惊讶的是,这近900名人才的素质,全日制博士31名,全日制硕士 700多名,其余均为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和海外留学本科生。为了一个并不那么发达的广东县城的编制,这些顶尖学子,已经快打破头了。
有网友戏称:"哈佛大学、中科大天体物理学博士投身和平县城","这县研究外星人吗?"
为什么年轻人失业率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4月份,中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18.2%。
这个数据引发了如此之多的关注,再强调一遍并不过分:
这就意味着,每大约10个应届毕业寻找工作的年轻人,差不多有2个人失业,是平均总体失业率的3倍,环比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达到有数据以来最高值。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同样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
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在加大。根据北大国发院教授卢锋梳理的数据,中美欧三个主要经济体4月的调查失业率欧洲为6.2%,中国为6.1%,美国为3.6%。4月,青年失业率(16到24岁)中国达18.2%,欧洲为13.9%,美国为8.6%。
从2021年年中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下降,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从2021年10月以来出现持续、加速攀升。
这两年青年失业率在缓步、坚定抬升。
2021年8月,国内城市16岁至24岁人口失业率为15.3%,是全国平均水平 5.1%的三倍。
当经济遭遇挑战,年轻人的失业率就会比较高,因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企业不愿意招收没有经验的员工;
吸纳就业量极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这两年受打击最大;
年轻人尤其是高收入家庭、学历不高的年轻人处于慢就业、继续学习过程中,可以等等看。
这两年年轻人就业前景虽然模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来越难。
再过两年,年轻人等等看的心态将会消失,因为等也等不到。
从青年失业数据就一目了然。
2021年7月的比例是16.2%,特殊情况爆发之前,2019年8月,数据是13.1% 。
过去几年,16-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Ding Shuang预计,随着每年数百万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年轻劳动力的高失业率将继续存在。
硬币的另一面是,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数据,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较往年的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8%,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75%。
年轻人不得不放低门槛,眼睛不仅仅盯着大城市,还主动降低了薪酬期待。
2022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较2021年的7395元下降约12%;签约月薪达10000元及以上的占比10.7%,较去年减少约8.5%。
现在,年轻人要跟越来越多“毕业”的老员工争夺就业机会,我们还不算上数以千万的个体经营者,以及2亿以上的农民工朋友。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失业率上升的背后是什么?
失业的背后是什么?长期的产业下行,消费不振。
看看今年3月、4月份的财政、经济数据,我们有理由为这些年轻人的就业前景继续捏一把汗。
16到24岁这个群体,原本大部分在学校学习,他们面对的经济环境更加严酷,企业要么不增加人手,要么减少现有的用工成本。
当你还在骂着你的老板,很可能,你的老板已经失业了。
这不是段子,消费越来越少,老板也无路可走。
5月19日,脉脉上流传起“美的集团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的消息。
美的集团在脉脉平台回应,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目的是多措并举,提高经营业绩。
最近流传一篇名为“一份被裁员工与方洪波的对话”的文章,文章的前半部分内容是一名被裁老员工在内部论坛的留言:
挺突然的,一下子就接到了被优化的通知。以前除了处理内部投诉,基本不看美的说吧,工作太忙,没时间抱怨。没想到第一次发长文就成了最后一次……接下来该名员工表达了对家庭和自己身体的歉意,整篇留言虽然伤感,却不见怨愤,还留下了祝福。
文章的后半部分便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留言:认真看了,有些伤感,同时也深感惭愧。
方洪波表示,2020年疫情发生后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公司管理层都没有采取任何的紧缩和优化行动。但这一次确实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冲击,自己和管理层经过1-2个月的反复讨论在挣扎中才做出艰难的选择。
方洪波说,每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高低起伏,美的集团此时此刻正经历这样的起伏,集团不得不做出应对——关停非核心业务,紧缩非核心品类,抑制投资控制费用。
很难过,很惭愧。
我们要看到失业率上升的背后,是万千企业在漩涡里挣扎。
经济好的时候,人力是资源,反过来说,经济不好的时候,人力是成本。
哪家企业愿意让人力变成成本呢?就跟年轻人离开大城市一样,合理的解释是,没办法了,被迫的。
让经济恢复正常,让多数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到企业中而不是考编制,是解决失业率上升的惟一途径。
教育与就业 衡量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指标
教育与就业,是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指标。
19世纪,欧洲各国和日本经济进行了白热化竞争。
德国、日本有两件事情远远跑在俄罗斯之前。
德国的文盲率极低,而文盲率高、技术人员匮乏长期困扰着俄罗斯,俄罗斯的铁路部队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文盲和半文盲,日本和德国是教育提升方面效率最高的国家。
俄罗斯一直没能解决教育问题,在就业人员中,大部分人在农村,没有完成农村的现代化更迭,最终在经济竞争中掉队。
让青年人到农村种地,能够完成工业化进程,能够让农村完成现代化转型吗?
俄罗斯的例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当然,让年轻人去农村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那是以隐性失业和生产效率下降为代价的。
时不我待,我们付不起这样的代价。
失业的年轻人,你们在哪里,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