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这样的看人要诀:“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个方法可以概括为“八观”。魏徵对“八观”做了简化,讲了“六观”。其实无论是“八观”还是“六观”,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居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好。
以上就是看人“八观”。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面临很多的选人环节,如果本质没有看清楚,就会出大问题!形象越好,能力越强,其杀伤力就越大。“八观”中至少能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占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三国时有一个著名人物刘邵,曾作《人物志》三卷。刘邵在《人物志》里主张,人的言行和内心往往不一致:
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夫察似明非,御情之反,有似理讼,其实难别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所以凡选才,不但要“观人”,更要“验事”。观人是看一个人的言行,但是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不足以反映他的整体状况,因此还必须“验事”,就是看他过去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哪些方面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这样才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和风险。
《庄子》里提出一个看人模型叫“八验”。其内容包括:
(1)远使之以观其忠。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要让下属明白,跟领导的关系再好,该尊敬还要尊敬,工作还要做到位。下属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3)烦使之以观其能。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作为员工应该记住:领导在提拔你之前,一定会不断给你加压。这时候你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要如实跟领导说。领导是故意让你做不到,看看你做不到时是不是主动说。你明明做不到还承诺,说明你虚伪。第二,如果你做不了,要当面跟领导说“我做不了这么多”,不能当面跟领导说“好好好”,背后发牢骚,你这叫“两面三刀”。所以当领导反复给你压担子时,能做几件是几件,实在做不完的,要坦荡跟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做不完”,而且永远不要发牢骚。
(4)猝问之以观其智。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突然发问,下属没有时间准备,以此来看这个人的水平。
(5)急与期以观其信。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突然的约会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你在约定的时间根本到不了还爽快地答应人家,说明你信誉不好。
(6)醉以酒以观其性。一个人喝醉酒之后,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如果醉酒之后的行为跟清醒时差别很大,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性格扭曲、心里阴暗,比较可怕,不能用。
(7)杂以处以观其色。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
(8)示以利以观其廉。给下属一点儿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将“八观”和“八验”合在一起,一共是十六条。我们建议,一般的人事选拔,要占到十条;重大的人事选拔,要能占到十四条,或者退而求其次,占到十二条。如果某人能占到十四条以上,说明这人能成大事,即使他目前的水平不高。你应该跟这样的人交朋友。如果你自己运气不好,认识一个运气好的人,运气可能就转了;如果你自己地位不高,认识一个地位高的人,你的地位也许就高了;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强,认识一个有能力的人,你的能力可能就提升了。这叫作“通过人际平台提升自我”。生活中一旦遇到这类优秀的人,不可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