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骗子动机,揭秘骗局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已明确规定“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然而,骗子设陷阱的最直接目的即是获取利益,所以,以任何名义收取求职者现金的做法都应当提高警惕。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提醒,常见的求职骗局手法有:
一、直接型:收取推荐费、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学习
费等,如遇以上情况,求职者应保持警醒,这些费用并不是求职过程中必须产生的,尤其不要轻信陌生人可以推荐好工作,但需打通关系,收取“好处费”以及网络报名转账的请求。
二、间接型:入职后计划
的岗位以及
薪酬
福利与招聘时承诺的不符,占到34%,建议求职者不要听信招聘人员的口头承诺,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可以要求对方将有关承诺写入劳动合同;遭遇公司迟迟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试用期没完没了时,求职者应懂得公司的这种做法已经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此时,求职者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而不是被动等待。
保持良好心态,切莫急功近利
相当多的求职骗局都是利用了求职者的心理弱点,如急于上岗、工作轻松、渴求高薪等,因此才有招聘广告“学历无限、有无工作经验均可,只要会打字,即刻上岗”、“业务拓展、急招大量人才”“工作轻松,月薪上万”等。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表示,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也是日渐提高,求职者的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发展潜能等综合素质是企业招聘时重点考查的部分。高薪酬总是与高技能水平对应,求职者万万不可投机取巧,轻信与人才选择标准背道而驰的求职捷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干赢得企业的认可,收益才最有保障。
识别虚假面具,扫清求职雾霾
求职骗局有一些常见的表征,如办公地点
不详、只留手机号码或者电子邮箱;尚未面试即表示已通过,要求求职者按照指定地点报到;强烈要求求职者介绍熟人加入;还有比较新鲜的骗局,如发送求职者指定的网址链接要求注册,即仿照真实网站的地点
及页面的虚假招聘网站。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分析,针对以上情况,建议求职者通过正规的招聘网站、人才市场进行求职;切忌不经筛选的海投简历,收到面试邀约电话却毫无印象;简历上的通信地点
不宜写的过于详细,以保证求职者的人身安全;在
销售
领域,如对方强烈要求面试者带领熟人加入可以获得奖励、分红等,应警惕为传销;最后,无论以何种形式收到面试通知,都应先查询企业官网,了解企业详情,查验面试通知的真伪,确认无误后再前往面试。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表示,职场人不仅要提高职业技能,更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不仅要学习高效求职技巧,更要学习如何识别虚假信息。遇事多思考,了解骗子设局动机,自身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才能有效防止求职骗局的发生,保障求职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