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职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你知道吗?在印度,71%的印度员工愿意为了保住工作而放弃他们的工资的一部分,而在美国只有22%的受访员工愿意;在日本,企业通常会鼓励员工下班后喝酒聚会,以在严肃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缓和气氛,不少公司甚至愿为员工喝酒聚会提供补贴,而这在中国,简直是无法理解的。该怎样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职场价值观和不同行为体现的同事相处?

    长期从事 人力资源 研究的任仕达(中国)市场总监孙海宁在比较中提到,不同的文化差异在碰撞中需要接受、磨合,慢慢形成共识并了解和承认彼此的不同,或妥协或改变,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合作更顺畅。

    1.直接沟通,消除文字误解

    Justin曾经在一家英国的传媒企业工作多年,公司在很多地方都开设了办公室。有些英国同事跟他同在中国办公室,有些则在香港或其他的地方,经常需要跨团队的协作,邮件或电话沟通,文化的差异在不少细节中体现出来。

    以最基本的称呼为例,在邮件沟通中英国同事,包括上司和同级别的,都习惯在邮件开头直呼其名,比如Teresa,而不是HiTeresa。但敏感的中国同事在收到这些邮件后就会感觉不太舒服,很难接受这种情况,特别是同级别的同事之间这样称呼,总感觉是在发号指令,因为中国这边的领导在发令的时候就会省去“Dear、Hi”这样的字眼,所以他们心里也会预设对方直呼其名的时候就含有“命令”的意味,但作为同级或者下一级别的外国同事发出这样的邮件就会让中国同事“火大”,可对方却并不觉得这有何不妥。

    一次,一名中国员工收到英国同事的邮件,对方直呼其名,说按照客户需求需要中国同事修改报告,请按照对应的要求做出修改。这位中国同事就心中不快,怎么看都觉得对方以领导自居在给自己发号命令,反倒不愿意修改。Justin说:“英国同事基本都是就事论事,工作邮件就谈工作,没有什么其他的考虑。而中国的员工需要和同事间有其他的交集才会觉得和你共事是一个愉快的事情。所以跨办公室的距离是一个问题,邮件的措辞是一个事情,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注重的PersonalConnection在他们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直呼其名的开头就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需要修改报告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同级之间的这种称谓却让中国同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有时候会发生英国的一个最初级的职员这样发邮件给中国的经理级别的同事。”

    建议:中国文化里一直都尊重“差序”,将其纳入礼仪范围,无论是饭桌上的次序还是其他的计划 都可见次序在礼节中的重要性。而欧美的文化中只将姓名视作称呼而已,并不在意其中是否存在礼貌的问题。

    Justin说,和老外沟通,很多东西摊出来公开谈比较好解决,别拐弯抹角,老外不喜欢猜,中国人则刚好比较委婉。不如在邮件之前,大家先电话沟通一番,在口头语言、语调中消除“误解”后再用邮件发一份会议报告给大家,这样的方式更有效。

    2.严谨的人不会错

    刚开始遇到德国老板的时候,Daisy不太习惯,因为在此之前的老板,会在她手头工作完成之后让她休息一下,大家一起聊点别的交流一下情感,老板还会不时地送一些小礼物,让人感觉很亲切很贴心,像一大家子一样。但这位德国老板却要求每小时每分钟都要专注于工作的内容,约定的事情不能迟到、报告不能晚交,所有的约定都必须严格遵守,约定就是制度,规范都不言自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午餐》
一漂亮性感无敌的女神同事,其老公给她送午饭,没说话放下就走了;新来的男同事问 : 那是谁?
她 : 送外卖的。问: 没给钱?
她: 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
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为她带了四菜一汤的午饭,整个办公室轰然大笑.....
启示:不要在浅层观察后,贸然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你不知道人家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