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两年前扮酷、耍帅是主流,那么当下,则是不折不扣的“卖萌”时代了。萌扮相、萌表情、萌语言、萌玩物……围绕“萌”的各种现象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视线。经常在网络上游走的你,大概已经发现“萌”正是当下风靡一时的话题:“大妈萌起来变少女,少女萌起来变婴儿,大叔萌起来最无敌!”
如今的“萌”不再是“装嫩、扮可爱”代名词,而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卖萌”已经成为职场白领们的减压方式,“萌”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你现在还没“萌”上一回,那实在是out翻了!吃棒棒糖、唱儿歌、收小礼物、吃节日大餐……这本是“儿童节”孩子们的节目,而70后、80后这群“超龄儿童”上班族也过起了“职场儿童节”。
“六一”将要到来的那几天,网络上不少70后、80后的“超龄白领”在网上热闹地过起了“职场‘六一’”。他们有的上传儿时的旧照,有的晒出收到和送出的各种儿童节礼物,还有的将各式各样的怀旧老玩具、儿时最爱的小零食、曾经看过的动画片、听过的儿歌以及玩过的小游戏等都纷纷上传到网上。浏览微博时记者发现,很多博友还兴致勃勃地参与各种上传“卖萌照”的活动,有的博友干脆把头像都改成了自己的百日照片,一群“超龄儿童”在微博上玩得不亦乐乎。
当生活遇到困难时,当工作遇到瓶颈时,在网上看一下各种各样的萌照,告诉自己也可以和别人过得一样快乐,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生活会“萌”起来的。在薛为看来,当下的各种“卖萌”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既可以释放心理郁结又可以自娱自乐的方式,能够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压力下进行自我调试、自我减压。
“《浮沉》是职场女新人和‘Uncle4(4个大叔)’的故事,其中张嘉译扮演的国企变革 者王贵林是职场最萌的大叔”;“《潜伏》、《黎明之前》中的余则成、刘新杰是‘混职场’的高手,反派李涯和李伯涵拼的才是‘信仰’和‘业务’……”当下,一些评论对部分热门电视剧的种种误读,正在误导观众对电视剧的正确理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所谓的电视剧评论往往只从商业卖点出发,用似是而非的商业性标签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价值判断。”作家孙甘露日前在由文汇网承办的“电视剧与当代文化”研讨会上分析道。在与会学者眼中,一些优秀电视剧被某些评论戴上“类型剧”的帽子,其中的思想内涵被稀释消解;而一些质量一般的电视剧,却因为触及某些热门商业性话题而被视作“精品”。少了正确价值判断的电视剧评论,正退化成各种“实用性”潮语的涂鸦。
电视剧《浮沉》通过白领乔莉的经历,融合了当下国企改制、职场商战等话题,是一部现实题材佳作。但是,很多网络评论却对剧中涉及到的国企变革 这一重大课题进行“选择性忽略”,将剧中男主人公、不畏艰难的国企变革 者王贵林评述为职场上的“萌大叔”和婚姻不幸、与职场女新人情感纠葛不断的“纠结男”,硬生生把一部题材重大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解读为轻飘飘的职场消遣剧。
同样,在解读电视剧《潜伏》、《黎明之前》时,很多评论也过度聚焦余则成和刘新杰的办公室谋略。前者被说成“低调隐忍,与上司高度一致”,并且懂得“制造职业亮点获得升迁”的高手;后者也成了“无为而治”、“交朋友和稀泥比做实事强”的代表人物。他们插入敌人心脏的斗争,被片面解读为如何在办公室政治中获取最大利益。革命者关于信仰和牺牲的价值追问,被悉数抛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