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养员工,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的确,培养员工几乎成了挂在企业家嘴边的口头禅,成为一个负责任企业头上的花冠。哪个企业敢说不要培养员工,估计会被口水淹死,至少也会被人肉出来示众。
培养员工,不在言辞在行动。个人认为,培养可以分为,学习
和给养。
说起培养员工,哪些行为算培养呢,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新员工不熟悉操作流程,必须参加技能学习
;老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位,需要先读完MBA;外聘瑜伽教练,让大家精神饱满;组织亲子训练营,员工心情舒畅。凡此种种,算不算员工培养呢,往往各执一词。
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书中,坦承我们在员工培养方面知之甚少。培养员工应该怎么做,现在还搞不清楚。比较有把握的,是培养员工不应该做什么。德鲁克给出了培养员工的三大戒律:不要关注员工的缺点,不要心存偏见,不要眼高手低。
第一条戒律:不要心存偏见。员工的工作寿命,远远长于企业的平均寿命。企业可以不在,员工还要继续工作。因此对员工的培养,不要有成见,要着眼于员工漫长的职业生涯。说实话,这条戒律的可操作性让人心存疑虑。
第二条戒律:不要关注员工的缺点。这一条戒律很容易被触犯,说到培养,最容易联想到的是补养。补养,当然是缺什么补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对呢。德鲁克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说员工都是成年人了,幻想去改变员工的缺陷或者性格,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条戒律:不要眼高手低。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说得到做不到的太子爷,都没有什么培养的必要。德鲁克在解释第三条戒律的时候,道出了培养员工的本质。德鲁克说,“要重
绩效
,而不要重许诺。管理者只有做到重视绩效而不是可能性的话,他才能够建立高的绩效标准”。
企业为什么要培养员工,无他,为了绩效。没有绩效,企业将失去培养员工的源动力。
口碑再好的企业,培养的也是自己的员工。要说社会责任,还有比培养全世界所有工人更伟大的吗,但是没有哪个企业这么做。为什么不要关注员工的缺点,因为关注缺点,提升的是某个员工的能力。员工也许会领情,也许不会。最重要的,是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企业绩效有帮助吗,答案是没有。
从逻辑上说,充分发挥员工的长处,企业获得的绩效最高。如果这名员工没有长处呢,只能说没有长处的员工,当初就不应该招进来。听起来似乎很冷血,但是事实的确如此。还是那句老话,世间最受尊敬的企业,往往也是最难进的企业。想入豪门,先被折腾。人五人六一群人,折腾你到七晕八素,那太正常了。世间还没有哪个企业,像太阳那样普照全世界所有员工。
何况,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这个企业来说没有长处,不意味着对其他企业没有。在一个不合适的企业中改造自己的短处,何不去另外一个合适的企业中发挥长处呢。这么一想,看似冰冷的背后,其实带有丝丝温情。
没有绩效,企业还将失去培养员工的方向感。
也许,有些培养对有些员工是一种福利,但是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绩效。每一个员工都是独特的,设想一下,甲要学法语,乙要读梵文,丙喜欢柔道,丁爱上烹饪。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企业将何去何从呢。换一个思路,从企业自身的绩效出发,当前企业最需要什么,是基本技能,还是团队士气。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员工培养的方向。
员工之所以培养,一方面为了企业绩效,另一方面可以减低企业人才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