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因为生存的压力,几乎所有创业型的企业都只能看重业绩和技术;而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技而优则仕”和“伦理文化”几乎就是中国企业奉行的 人力资源 准则。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在中国企业里从事管理的不是技术人才就是业绩高手,要不就是嫡系亲属;也就是说,j几乎都是不懂管理或者没有一点管理根基的人在搞管理。所以,管理之乱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而等到企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意识到管理重要的时候,却又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现实:放眼之下,居然找不到一个真正懂管理并能予以重任解决问题的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管理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立足在业务经营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所以,管理就必须是为企业经营服务并解决经营过程问题的,没有经营自然也就没有管理,而缺乏有效管理的企业也一定无法进行稳健经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本来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而管理真正进入中国也不过就十几年的事情,大学开设管理专业的时间就更短,很多人就是学习了理论都还没机会消化和实践,更不用说沉淀为自己的管理技能了。所以,管理者本身不懂管理和中国企业管理基础之差、管理之乱也就都在情理之中,找不到满意的管理人才更是毫不奇怪。
职场中,知识和经验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一个人或许可以没有经验,但是必须具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这已经早已成为共识。这年头,知识更新的速度就像过山车一样快,几年前的知识到了今天或许早已过时,在一个地方积累的经验到了另一个地方可能已经毫无用处。所以,不断学习和提升就是每一个职场人士的必然,也是企业寻找管理人员的最重要标准。
有问题的地方就一定有答案,明白了这一点,找到自己的管理人才也就不难了。作为中国企业而言,找管理人才不一定需要有经验,很多人号称有几年经验的到了你的企业也不一定实用,并且很多人都是被自己的经验害死的。在企业里,管理人员的流失率最高就是明证。真正适宜做管理的其实就是企业里那些多年培养起来的熟悉流程、认同文化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但是,他们都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必须强烈,并且敢于给自己投资,敢于不断学习和提升,否则就坚决不要用,这是选拔内部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标准。
在管理混乱、
绩效
低下的企业里,管理者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拒绝学习、拒绝改变。他们不只从不会主动学习,就连企业出资计划
的学习
机会都会找尽借口去逃避,想让他们给自己的学习成长进行投资简直是异想天开。于此,姚绍龙老师的观点是:不愿给自己投资的人不要重用,管理者中有这种人时也应该第一时间就应该淘汰,即使他们愿意做基层作业员也不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