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赢周刊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日有报载一款名为“小黑屋”的强制码字软件,“运行之后用户如同被关进"小黑屋"里,除了码字无法进行其他任何操作”,据说可让不少“拖延症患者”工作效率提高数倍。尽管人们对该软件褒贬不一,但“拖拉机”却在白领中引起共鸣,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有拖延的毛病。

    在职场上,拖延症存在不良的后果,如耽误工作、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症甚至还会拖垮身体,有个例子可以解释这一点:羚羊某天遇到狮子,它突然爆发出惊人的速度,逃脱了死劫。在应激状态下,羚羊调动了超常能量,但这是伤元气的,如果羚羊在一天内遭遇狮子5次,那么它会是什么下场?

    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熬夜加班,甚至通宵不能睡觉,这种做法对健康并没有好处。

    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他们通常习惯晚睡,喝酒和吸烟者也有不少。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感冒和流感的机会也更高一些。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

    于是他们去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其目的之一在于暂时逃避现实。

    职场“拖拉机”的三种人格

    那么,职场中那些人最容易成为职场“拖拉机”呢?

    1.强迫型人格

    这样的人往往有些完美主义,害怕失败,多是慢工出细活,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在于“我必须做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否则就死定了”。

    2.依赖型人格

    这种人在孩提时就被过度关爱,遇事摇摆不定,很难独立成事,他们的信念是“变得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肯定做不好”。

    3.逆反型人格

    这种人对自我控制感极其敏感,本来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交代去做,他们就用拖拉来对抗被剥夺的自主感。

    职场“拖拉机”的三种表现

    那么,职场“拖拉机”人群有哪些表现呢?

    1.最后一刻灵感迸发

    在市内某大型企业从事文职工作的TRACY,按说不应该进入“职场拖拉机”的范围。从小聪颖过人的她一直是高效率的典范,但也许正是因为做事的效率太高,反而促使她养成了办事拖拉的毛病。

    一般别人需要3天才能办完的事情,她可能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办完,而且时间逼得越紧,她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得越多,灵感也越多。

   发现这一点之后,TRACY开始有意无意地把手头的工作压到最后一天才去做,后来发展到即使是任务很多、时间很赶的情况下,她也还是不到最后一刻做不了事情,哪怕之前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无处打发。

    点评:聪明不是靠时间挤压来证明,会享受生活并高效完成工作,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和智慧。

    2.要求完美

    从事设计工作的陈非非,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成为了圈内知名的“拖拉机”。“我做设计总想做得十全十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如果发现不妥也会全盘重做,后来想法太多行动根本跟不上,有些时候总觉得应该都想好了再动手,结果时间就一点点拖下来了。”

    一开始,同事和领导还是很赏识他对工作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但在有一次客户突然要求“今晚之前必须交设计图”时,陈非非还是不紧不慢地在做事,到最后一圈同事等着他完稿,大家陪着他加班,自然满肚子不高兴。

    虽然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但大家议论他的时候,再也不是“严谨认真”了,而是“慢得像头牛,还拖累我们!”

    陈非非听到这样的议论,心里很委屈,他无法预料突发事件,自认为“一切为了工作”,却无形中得罪了他人。

    点评:你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好习惯影响人,坏习惯也一样,别让坏习惯影响了自己的人气。吸取教训,自我提升,高效工作才是王道。

    3.害怕面对失败

    造成拖拉的另一种心理,恰恰与前面两位可以称得上“业内精英”的人相反,那就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害怕面对失败,不得不把事情一拖再拖。

    周汉堡在市内某机关单位从事行政工作,大专毕业、年过不惑的他,越来越感觉到高学历的年轻同事所带来的工作压力,有些交给他处理的事情,他生怕做得不好会暴露自己的缺点、被人笑话,所以干脆拖拖拉拉,做事情做得好像漫不经心一样。

    “我宁愿被人认为做事情没有尽心尽力,也不愿意给人说我没有能力、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在周汉堡工作的单位里,一直以来形成的工作氛围就是,比苦大仇深,看谁工作得晚,做事“辛劳”,谁就是劳模。但在近几年,单位里师弟师妹来得多,体制也调整得很快,他有些跟不上节奏了,但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埋头做事,拖到傍晚,让领导觉得他还是“很辛苦的”,但其实人人都知道他的工作态度早就OUT了,“下次体制变革 ,说不定走人的就是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夜市》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境界思维: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