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爷爷在先,之后有爸爸,再之后有孙子,这是普通的常理。这种常理很容易判断,因为可以从年龄上来看,这就叫论资排辈。然而,生活中又不完全是这样,特别是在当今价值扭曲、道德沦丧的年代,更是混乱到了极点,几乎完全颠倒过来了。
孙子一出生,就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爷爷就像孙子一样伺候着像爷爷一样的孙子。孙子有地位,家庭所有的成员都要让着孙子、尽着孙子,伺候得稍微有差池,爷爷就要被爸爸妈妈训斥,爷爷得给孙子道歉。等孙子长大了,做了爸爸,有了孩子,自己的爸爸就变成了爷爷,自己(原孙子)的地位就自动降低一级,(原)爸爸看似升级了变成了爷爷,但实际上降级成了孙子(尽管被叫爷爷),因为要像孙子一样服侍自己的孙子。这就是中国现实生活。
中国是个礼仪之帮,应该懂得尊老爱幼,首先是尊老,之后才是爱幼。但偏偏现实不是这样,不信,大家看看周围的环境,看看电视和报纸,多少爷爷在乞讨、在蜗居、在老无所养中艰难求生,同时又有多少孙子在浮华奢侈、在一掷千金,而不管自己的长辈,有的不孝子孙甚至因为得不到几个上网吧的钱,就残忍地将垂暮之年的爷爷惨无人道地杀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责任外,更多的还是家庭自己的责任,就是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爷爷都没有尽心教育好孩子,一味地宠爱、溺爱,到头来还是自食其果。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层出不穷还是不能引起年轻的父母重视并予以纠正,还要一代一代地欲演欲烈。这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家庭的悲哀。与其说是社会的问题,更应该说是家庭的问题。
如果说家庭内颠倒了这种关系,纯粹是咎由自取,人们愿意接受,但到了企业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企业的伦理关系非常清楚,不由得人们任意颠倒,否则谁颠倒谁吃不了兜着走。
企业里,也会有论资排辈,就是先到的人先得到培养与机会,后入的人后得到培养与机会,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学历,应该迅速被提拔重用,否则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觉得,其来这个企业,就是来指挥老板做老板的,认为老板什么都不会,所以要自己过来做老板。这就是不明白爷爷与孙子的关系的原因,是工作生活化的结局。
如果从资本的大小与进入的时间顺序来区分的话,企业的爷爷就是老板,因为他拥有企业的资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就是企业的爸爸,中基层员工就是企业的孙子。正常来讲,爸爸要服侍好爷爷,孙子要伺候好爸爸,这符合伦理道德。但偏偏有人要把已经被扭曲的生活中的爷爷与孙子的关系带到企业,认为自己一进入企业就应该像爷爷一样被人伺候,真正的爷爷应该来伺候自己,结果是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不是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吗?这就是他们内心总把自己当爷爷的写照。他们动不动就辞职走人,“弃暗投明”,殊不知,天下的企业都一样,他们就总是在抱怨中委曲求全,或者总是在辞职和寻找工作中浪费自己的光阴。这种人往往是被家庭宠坏了人,总以为天下老子第一,以为自己有点知识和学历,甚至是很高的学历,一去到企业就要担任高级职务,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必须得高高在上,但在中国,一个新人在不能得到老板信任之前怎么可能被委以重任呢?被信任的前提,就是接受老板的考验,考验你是不是谦卑、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忠诚与勤奋,这是需要时间的。
但那些颠倒关系的人,本身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也不可能谦卑,自然就得不到机会。由于长期不改自己的脾气,几乎就永远都没有机会,走人就成了必然。高学历、多知识的人,往往就是没有学问和智慧的人,也就是颠倒关系一族,所以我们常说,知识不等于学问、学历不等于智慧,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在哪里都如鱼得水。反之,即使你有可以标榜知识的高学历,也是徒有其表,人们一般认为这样的人重功利、爱计较、不合群、自清高、不忠诚、难领导、较冷漠、不舍得。而且,越是这样的人,越需要谦卑精神,老板才敢用你,一旦启用你,你将前途无量。 在家庭能够容忍并培养这种关系颠倒学,而在企业为什么又不能被接受和容忍呢?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家庭爷爷与孙子是有血缘关系的,骨肉亲情下的担当与对待都是不求回报的。而在企业,资本说了算,资本的代表老板就是爷爷,爸爸听爷爷的,孙子听爸爸的,你就是孙子,可以成长为爸爸,也可以成长为爷爷,但必须符合这种逻辑和伦理,因为你跟爷爷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