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谭小芳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中国人历来有家长教育的做法,也好为人师。在企业里面,领导教育、学习 员工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这里面就有一个让员工非常痛苦的方式,就是给员工定性、贴标签。正面的标签还好,负面的标签是让人很痛苦的。比如说“你这人不负责任”、“你这人没有创新精神”等等。谁被贴上诸如此类的标签都是不舒服的。

  对员工的评价需要选择的是正确的解释风格和评价方式,而不是错误的解释风格,即随意乱贴标签。这种做法不好,这里面有一个“自我预言的实现”的心理问题。当给一个人贴上以标签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他本人,都会在后续工作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行为,久而久之,你证明了你看法,员工也真的成为那样一个人了。对员工的评价,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 心理学 方法,塞利格曼在其经典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解释风格”的理论值得学习。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普遍的还是特定的。比如“这次策划没创意”和“你缺少创意”,前者是特定的解释,后者是普遍的解释,显然后者让人难受。

  第二个维度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比如“今天你失误啊”和“你水平不行”,前者是暂时的,后者是永久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第三个维度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今天的处境太糟糕了”和“你缺少安全感”,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管理理念的两大进步。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说法,而是做法。把员工看作成本,动词就该是"节约";把员工看作资源,动词就该是"利用";把员工看作资本,动词就该是"增值"。不管是把员工看作成本或者资源,还是看作资本,都是对员工的"物化",人力不仅是成本,也不仅是资源或者资本,而是——人。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最令领导者头疼的问题,也莫过于员工的管理。管得紧了,容易和员工有矛盾,管得松了,员工容易“恃宠而骄”,有失纪律。怎样才能把员工管理得恰到好处?

  企业员工管理的8点要素,姑且称之为企业员工管理的九阳神功:

  1、员工个人管理

  其实,人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团队管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有人说管理只要把人管好了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人是万物之首,离开了人,一切无从谈起。所以,任何团队管理之中,人的管理无疑是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排在团队管理之首。

  大到全球500强企业CEO,小到一个部门的领导,如何造就一支具有竞争力和卓越力的高效团队是每个人都渴望知道的答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却可能有完美的团队。要做得更好,团队一定要好。团队成员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实际上没有一个团队成员是完美的,但只要能够互相团结、互相信任,就会产生超级的能量和力量,把个人的弱势变成集体的优势。

  2、典型激励妙招

  树立团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经常表彰各方面的好人好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使全体部属向榜样看齐,让其明白提倡或反对什么思想、行为,鼓励属员学先进,帮后进,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作为主管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并运用典型(要用好、用足、用活)。比如可以学习保险公司,设龙虎榜;成立精英俱乐部;借用优秀员工的姓名,为一项长期的奖励计划命名;还可以给成绩优秀者放员工特别假期等等。
  表扬是对与物质激励来说是成本最低的,但是表扬的激励却在团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管对下属的肯定,特别是在大会上的赞许,会让上进的下属,得到满足感和荣誉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映射其他同事的警觉,向先进学习,所以主管领导,特别是带终端业务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善用运用领导艺术,适时的给予表扬较好的下属以口头表扬,或写通知表扬,短信群发表扬,大会表扬,私下交流表扬等多种方式,告诉你的下属,他做的不错,继续努力,下属不喜欢冷冰冰,只会训斥和骂人的领导,喜欢客观的领导,和蔼的领导,所以主管要善于用表扬来激励你的员工!

  3、聆听员工心声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领导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4、晋升机制完善

  除了物质激励外的晋升制度也是很好团队激励,团队成员谁都想在工作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工作有个交代,所以很多上进的团队成员在不断的业绩突出的过程后,都期待主管领导给予晋升的机会。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建立公平考核、健全升迁制度。

  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授权、激励与约束、考核制度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既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而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5、管理方法创新

  领导者要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处理员工管理中的新情况,就必须要有超越陈规的一年和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经营思想日渐保守,公司业绩步步下滑,最后滑到了亏损的边缘。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后,积极开拓创新,激发了员工的干劲,不到两年,终于使濒临波产的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

  6、激发员工潜能

  谭小芳老师认为,每个人的潜能是不同的,对不同特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刺激手段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军来源于大脑皮层的活动,而大脑皮层又有内侧与外侧之分,这两部分个又不同的功能。领导者应将这一原理运用到 企业管理 中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7、良好团队文化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可以是松散的,如一盘散沙,甚至是互相排斥,斗狠,关系紧张,团队分裂,组成派别。有的是团结有序,合作共赢,有团队意识,理解包容,甚至有的是兄弟文化,我们讲的团队文化需要的正面文化,团队能够体现基本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导向,知道荣辱,有凝聚力。团队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工作中能够肝胆相照,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取暖。
  当然可能是有些理想化,但是对与团队文化的感恩、互助、协作、上进的正面文化,必须有团队领导进行引导和推进,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的推进下来。例如:某同事生病住院,公司领导带头带团队看望,捐款,问候等,让团队成员能够感受到温暖。试想出现这样的情况,团队领导都不闻不问,整天和团队谈团队精神和文化,会有人信赖,会营造出真文化吗?所以团队文化的建立,需要主管领导的引导和推进,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带动你的团队往好的文化路子上走。

  8、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彰显温馨和人文关怀,说的更彻底一些,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人格。然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强调的仅仅是生活中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谭老师建议企业致力于改变办公环境,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福利,加强交流沟通。这的确属于人性化管理范畴,但如果以此作为人性化管理的全部内涵,就扭曲了人性化管理的本质,走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9、德才兼备,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领导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是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资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是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领导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