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丁佰胜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两年前,我代表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在格力电器评审的时候,其总裁 董明 珠女士鲜明的用人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同行业的人员,格力不选择,因为格力担心的他不能给格力带来什麽技术进步,担心在格力带走很多技术和专利。第二是曾经离开过格力电器的人,如果再回来格力坚决不要,因为他已经背叛过格力一次,难免不背叛第二次。这么鲜明的用人观点,大家都在第一时间问起,格力的人才怎么办呀?原来格力有着自己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根据各个干部的优势和职业规划,进行内部培养和历练,在不同的时间段,计划 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历练。自己的团队自己去打造的原则,但格力并不发对派干部外出学习,也积极欢迎高端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变革 和完善,唯有人才使用,观点鲜明而独特。
近期,我拜访过很多企业,春节前期,我去东莞某铝材厂进行授课,讲完课后,董事长组织所有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聚餐,约20人左右,围绕一个大圆桌组织探讨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和改善,也分析公司这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大概在晚餐结束后,大家都抑扬顿挫的发言完毕,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公司工作时间超过一年以上请举手”,整个讨论安静下来,只有一个30多岁的 女性 缓缓的举起那文弱的小手,并且轻轻的说,我已经给董事长递交了辞职书啦。这个时候大家都安静下来,我都能够清晰的听到大家的呼吸声,因为大家意识到谁也很难逃避这个问题“我能否在这里度过一周岁的生日呀?”,此时董事长结果话茬,红着脸说,“丁老师,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呀?因为我过去更多的希望请外面人才来解决问题,自己并没有沉下去系统的发现问题的根源,同时没有给 职业 经理人 太多的时间呀”。晚餐自然是再不快中结束,但明显大家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今年7月份,我带领一个企业的十多名管理层到另外一个企业去参观,中午大家在一起共进午餐,气氛融洽、和谐,中途过来参观企业的一位厂长,静悄悄、神秘秘的问了我一个问题,“丁老师,这帮人的文化都不是很高,为何把企业的现场和质量管理的这么好呀?”,我笑着问了被参观 企业管理 者一个问题,工龄超过八年以上的请举手,刷刷、刷刷,全部举起手来了,个别人员补充说,我有十一年了呀,我有十年了呀。组织来学习的企业董事长也意识到人才稳定的关键,企业管理和技术沉淀尤为关键,最后肯定是选择跟我们佛山高胜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合作,我们在合作前期,就给其一直灌输,人才的稳定及员工的稳定是企业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不要在员工的吃喝住行上节省费用,应该激发员工的智慧,带领大家一起去创造价值,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现在这个组织参观企业的董事长,正在积极践行这个观点。
以上两个案例皆暴露用人观点,有着这种观点的企业家,在顺德也是比比皆是,大家都希望花高薪请1-2个副总或营运总监进行企业内部变革 ,或者去请在大型企业呆过一段时间的职业经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因为最需要变革 的本身就是董事长自己,董事长本人不主动进行变革,企业哪里能够进步,故笔者根据对珠三角企业进行辅导和调研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发展中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稳定上提出三点建议,供发展中的企业家参考。
第一,中基层人才立足企业自身培养,一个部门经理,一个仓库主管,一个采购经理,企业都还要挖空心思去挖墙脚,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了五年、八年,连这些中层的部门经理和技术骨干还要去挖墙脚,说明企业经营这么多年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没有建立机制,招聘一个部门经理,来的时候说的很好,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改变董事长过去错误的理念和文化,无法带领下属走出这个误区,中层管理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样企业不是黄埔军校,充其量只能算一个高三复读班,毕竟复读能够考上清华和 北大 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企业家要学习格力电器培养人才的机制。当然研发专业人才和财务高端人才,自身比较难培养的情况下,笔者不反对去高薪聘请。
第二,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动机要健康,笔者在推进 项目管理 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管理只是约束和监督,每个部门存在的唯一目地是监督另外一个部门,互相之间的监督和约束,自然造成了效率低下,你想企业办公效率都那么差,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开发效率不言而喻,故笔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直强调,企业管理的真实,并且唯一的目地就是创造效益,要想在市场中创造效益,那就必然要客户满意,企业内部建立制度和机制的唯一宗旨那就是客户满意,如果要想客户满意,企业董事长要做到的是激发管理者的智慧,让管理者在健康的环境下去创造价值,而不是不停地建立制度和监管,任何健全的制度,只要被约束者心态不健康都有着无数的漏洞和空间。故,作为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要把企业的管理重点拖回到企业的原点,那就是时刻关注客户满意。
第三,就是企业留人机制健康化和常态化,笔者在辅导企业管理改善过程中,部分企业也建立了一些留人制度,建立工龄工资,对一线员工有些用处,对中高层管理者失去了意义。建议企业的留人制度和企业的激励制度一起考虑。有的企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好,每年年终奖金发放期间,大家沉浸在一片痛苦之中,因为大家都以为自己可以跟企业老板一起分享企业成长的喜悦,最后只有老板一个人喜悦,大家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痛苦,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企业与干部共同成长的机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是把干部和员工稳定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如果把关注员工满意度和关注客户满意度一样来抓,企业的发展不言而喻。这一点,顺德无沙工业区的“三胜电器”做的非常好,企业创始人始终把员工稳定放在第一位,每位员工的离职皆进行面谈,不但是挽留,更重要的是发现流失的原因,便于内部管理的反省和完善。
今年国内需求的萎缩,出口竞争的白热化,招工难不但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珠三角的企业创始人和管理者,一定要把关注员工满意度当做客户满意一样来抓,这样的企业才有希望,才有未来。只有干部和员工稳定了,只有干部和员工的智慧激发出来了,一个企业想不成长都很困难。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
仅仅长了3cm,
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