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是由人组成的,而且大多是普通人(现成的人才毕竟是少数的),我们所做的管理就是要激发一个平凡人做成不平凡的事情来,从而产生高 绩效 ,这才是我们管理的重要目的。
一个普通人才,企业如何培养成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首先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需要企业拥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以下三个因素:
1、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
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来得及的发展、壮大,西方世界级的国际企业(世界500强)集团,就进入了中国,中国的企业不得不被迫的进入残酷的市场竞争。
中国没有进入世贸组织之前,我们竞争的对象基本是中国内地的企业在竞争。进入世贸之后,整个环境完全改变了,这种改变,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中国企业有机会站在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企业:挑战就是我们面临着狼来了,接下怎么办?是生!还是死!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什么?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归根结蒂就是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从哪里来?在人才市场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才市场人头攒动,而企业的管理者,却天天为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前一段,还听到一个朋友说‘人才市场,没有人才’的感慨之言,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废人的,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一个是‘人才市场,没有人才’,一个是‘人人都是人才’, 从这两句话中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其实,这两句话都没有错,‘人才市场,没有人才’是站在一个需求的层面,而‘人人都是人才’是站在一个人才(供给)的层面,只有两者(需求和供给)达到统一的人才标准,才会给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我们就需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培养自己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满足企业本身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
说起人才的标准,我就想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智者,村子里的人遇到什么难事都去请教他。一天,村子里一个顽皮的小孩,每只手里都拿着一只麻雀,跑过来找到了这位智者,问这位智者,你猜我两个手里的麻雀哪一只是活那一只是死的?智者沉思了片刻说到,我说是死的吧,你一放手,麻雀就飞了,我说是活的吧,你的双手一用力麻雀就会被你捏死,因此,正确的答案就在你的手里。从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感悟到,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不适合;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 ;适合的人才,也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从人才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上不是没有人才,只是很少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因此,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背景、竞争环境、发展前景、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将不同。市场上只有潜在的人才,唯有通过企业的再次教育(价值观等),根据自己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出适合本企业的真正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3、动态人才的因素:
以上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人才的话题,那么‘人才’到底是什么?其实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企业的人才可能会成为明天企业发展的‘包袱’,所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老化的速度和环境变化的速度同样是很快的,所以,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中,我们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管理者能够跟上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我们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所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企业成熟和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只有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人才造血功能,企业才不会因为发展太快、竞争加剧、环境变化等因素,而造成企业人才匮乏、人才过期等现象的发生,如:2004年1月,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TCL的人才战略,就是‘先搭台,后吸引人才’,兼并后就出现了国际市场运营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并购失败。总结,企业没有战略的人才储备,就不可能有战略的发展。所以,伴随着企业动态人才的不断需求,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培养人才的平台,为企业的再次腾飞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管理者清晰人才的成长历程;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潜在人才成长阶段(职业生涯)和岗位职责的不同,而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像我们传统的教育一样,一年级学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学二年级的课程……到了初中我们又开设物理、化学等课程。只不过传统教育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兴趣等因素),而逐渐将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和细分化(如高中又分为文科和理科,到大学分类会更加细分),这就是传统的教育体系。那么我们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又应该如何构建?
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我们的员工的成长阶段了,知识结构达到了什么地步,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员工或管理者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指导和相对应的个性化学习 。新员工进入企业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融入期——成长期——矛盾期——收获期,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明晰员工的四个阶段。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农田法则,种过地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种地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播种——耕耘(浇水、施肥等)——拔草——收获,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播种阶段,就像我们新员工刚刚进入一家企业一样,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岗位、新的起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目标,这个阶段是也新进入员工的融入期,让自己的目标和企业(或团队)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真正的成为组织的一员。融入期关键是要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给他(新员工)规划好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路线,这个成长路线的方向最好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要生存靠自己,要发展靠别人”,我们可以延伸一下说“一个企业要生存靠老板,一个企业要发展靠团队”,那么在这里我们又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团队如何建设?人才如何甄选?如何发现有潜力的员工?人才如何培养?等问题,在此,我们就企业如何培养实战型员工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他问题也很重要以后会陆续谈到)
团队是由人组成的,而且大多是普通人(现成的人才毕竟是少数的),我们所做的管理就是要激发一个平凡人做成不平凡的事情来,从而产生高绩效,这才是我们管理的重要目的。
一个普通人才,企业如何培养成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首先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需要企业拥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以下三个因素:
1、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
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来得及的发展、壮大,西方世界级的国际企业(世界500强)集团,就进入了中国,中国的企业不得不被迫的进入残酷的市场竞争。
中国没有进入世贸组织之前,我们竞争的对象基本是中国内地的企业在竞争。进入世贸之后,整个环境完全改变了,这种改变,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中国企业有机会站在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企业:挑战就是我们面临着狼来了,接下怎么办?是生!还是死!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什么?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归根结蒂就是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从哪里来?在人才市场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才市场人头攒动,而企业的管理者,却天天为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前一段,还听到一个朋友说‘人才市场,没有人才’的感慨之言,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废人的,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一个是‘人才市场,没有人才’,一个是‘人人都是人才’, 从这两句话中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其实,这两句话都没有错,‘人才市场,没有人才’是站在一个需求的层面,而‘人人都是人才’是站在一个人才(供给)的层面,只有两者(需求和供给)达到统一的人才标准,才会给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我们就需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培养自己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满足企业本身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
说起人才的标准,我就想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智者,村子里的人遇到什么难事都去请教他。一天,村子里一个顽皮的小孩,每只手里都拿着一只麻雀,跑过来找到了这位智者,问这位智者,你猜我两个手里的麻雀哪一只是活那一只是死的?智者沉思了片刻说到,我说是死的吧,你一放手,麻雀就飞了,我说是活的吧,你的双手一用力麻雀就会被你捏死,因此,正确的答案就在你的手里。从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感悟到,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不适合;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 ;适合的人才,也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从人才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上不是没有人才,只是很少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因此,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背景、竞争环境、发展前景、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将不同。市场上只有潜在的人才,唯有通过企业的再次教育(价值观等),根据自己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出适合本企业的真正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3、动态人才的因素:
以上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人才的话题,那么‘人才’到底是什么?其实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企业的人才可能会成为明天企业发展的‘包袱’,所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老化的速度和环境变化的速度同样是很快的,所以,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中,我们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管理者能够跟上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我们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所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企业成熟和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只有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人才造血功能,企业才不会因为发展太快、竞争加剧、环境变化等因素,而造成企业人才匮乏、人才过期等现象的发生,如:2004年1月,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TCL的人才战略,就是‘先搭台,后吸引人才’,兼并后就出现了国际市场运营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并购失败。总结,企业没有战略的人才储备,就不可能有战略的发展。所以,伴随着企业动态人才的不断需求,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培养人才的平台,为企业的再次腾飞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管理者清晰人才的成长历程;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潜在人才成长阶段(职业生涯)和岗位职责的不同,而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像我们传统的教育一样,一年级学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学二年级的课程……到了初中我们又开设物理、化学等课程。只不过传统教育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兴趣等因素),而逐渐将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和细分化(如高中又分为文科和理科,到大学分类会更加细分),这就是传统的教育体系。那么我们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又应该如何构建?
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我们的员工的成长阶段了,知识结构达到了什么地步,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员工或管理者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指导和相对应的个性化学习 。新员工进入企业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融入期——成长期——矛盾期——收获期,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明晰员工的四个阶段。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农田法则,种过地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种地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播种——耕耘(浇水、施肥等)——拔草——收获,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播种阶段,就像我们新员工刚刚进入一家企业一样,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岗位、新的起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目标,这个阶段是也新进入员工的融入期,让自己的目标和企业(或团队)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真正的成为组织的一员。融入期关键是要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给他(新员工)规划好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路线,这个成长路线的方向最好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给员工一个主动工作的理由,不但是物质上,福利、 薪酬 等,还要有精神方面的,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在以后会谈到,单纯的物质激励是害人的政策,单纯的精神激励是愚民的政策,只有物质和精神的结合才是激励员工自动自发工作的有效方法。
接下来,我们谈谈种地的第二个阶段,耕耘期,耕耘期,员工在播种期,播下了梦想,播下了希望,接下来员工就要对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的达成,而不断地付出,也就是耕耘阶段,员工梦想和希望就像是一个稚嫩的孩子,企业和员工需要不断地呵护,不断培养,梦想和希望才会不断地成长。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员工针对梦想主要的职责是耕耘,企业(管理者)针对员工的梦想主要是提供平台和指引方向,员工的梦想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不断地茁壮成长。企业的管理者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员工刚进入的时候非常重视,三天两头的沟通、关怀,但过了一段时间,管理者就进入了疲劳期,潜在意识里,就会不必然的认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而收效甚微,就会怀疑我是不是选错人了(选才是招聘时就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应该招聘几个比较成熟的业务员等问题的产生(在后面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会详细谈这个问题),我想表达的是,员工在成长期,更需要管理者的指导和培养(庄稼在成长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营养)。
第三个阶段拔草期,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样异常的现象,就是新入职两三个月的新员工( 销售 人员),往往比进入公司两三年的老员工的业绩好(行政人员等岗位也很出现同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问题主要是出在拔草的阶段。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新员工有了梦想,然后为了梦想的实现不断地付出,结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情况付出和收获达到了平衡;第二种情况就是付出和收获不对等(更多是员工自己心里自认为),第一种情况我们在这里自不必谈,更多员工会产生第二者的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了,沟通技巧没问题了,反而绩效没有之前好了,工作做不好,只有一种原因,就是员工心态出现问题了。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 企业管理 者就要迅速的采取措施(在这里我给管理者提供两种解决方案);1、与员工说明这种情况下去问题的重要性(更多是站在员工的角度说明利害关系),让员工自己认识到这种现象对自己和企业的危害,使员工自己调整自己(给出要求和标准);2、一定时间内,如果员工自己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态,我们只有快刀斩乱麻,以免后患无穷。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解决这种问题,站立员工的角度来看,自己之前的辛苦付出,都会因为内心的杂草丛生,而付之东流;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这种想象不能够及时解决,这种员工(有才能、心态不好)就像一颗种在企业心脏的一个杂草,会不断蔓延,企业最终也会被感染,就像一筐好草莓一样,如果里面放一个烂草莓,一个星期过后,整框草莓都会烂掉,我们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不立刻把烂草莓检出来,要不换颗新鲜的草莓。
农田法则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收获的阶段,在这一个简单,我只想提醒大家,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清晰地头脑,戒骄戒躁,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目标的开始,我们又会面对新的挑战。
三、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素质。
做为一个卓越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和能力,比如团队建设、沟通技巧、员工激励、 绩效管理 等能力,在此我们先来谈一谈,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素质:
1、耐心:一个新人,适应自己新的岗位一般需要3—6各月的时间,成长为一个企业实战型的成熟人才(胜任岗位),大概需要一个1——2个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在很多企业发现这种现象,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管理者还很热心,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新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心态不好,就是做事情不积极,专业技能又不行等等问题,管理者的心理就开始失去了平衡,没有耐心,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原因,让 人力资源 部门换人,这样高频率的换人,导致了企业成本大幅度的提升,还造成了企业大量的人才流失(潜在的人才)。(适度的淘汰一些人,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但大量的淘汰,就是有问题的)学习 过很多的企业,了解到有些企业的流失率达到50%,甚至更高,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怀疑管理者的管理水准了。
2、以绩效为导向:做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就应该具备提升企业绩效的能力。利润是企业的命脉,而绩效又是企业利润的保证,我们如何提升员工的绩效就成为一个管理者首要职责。提升企业的绩效,首先要提升员工的绩效,那么做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倾听一下员工内心的声音,和下属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培养方法去培养,俗话说得好,一个人不是他不动心,而是因为没有触动到他那根敏感的神经,如果员工还在生存线上挣扎,我们就不要一味的给他5年之后的事,可能明天他就觉得很遥远了,只要今天能够吃顿饱饭,不饿肚子就是他最大的需求了,如果这个时候,你借给他十块钱或请他吃顿饱饭,他就感恩戴德了,反之,如果员工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可能需要更多的是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当工作完成的不错时,你朝他竖一个大拇指,再点头表示肯定,我敢保证他会高兴好几天。因此管理者也要时刻的去观察下属的内心想法,当我们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员工才会满足我们的客户需求,企业的绩效才能提升,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3、影响力:管理不是一味的用权来管,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我们还有具备超凡的影响力,当你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我们的影响就会无处不在,从而帮助我们去管理我们权利无法管到的方面。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对40万人就“你为什么支持你的领袖”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他们的*具有以下特质的比例如下:
诚实/行为正直 87%
能力 78%
方向感 71%
精力/热情 68%
从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做为一个领导,做人比能力、权利更加能够得到下属的支持。其实,领导就是一个不断获得追随者的过程,我们也经常听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接下来我们谈谈领导力的五个主要来源:
1、 合法权
2、 报酬权
3、 强制权
4、 专家权
5、 典范权
合法权、报酬权、强制权主要是来自外部,是法定的权利,主要是第三方授予的权利;而专家权、典范权主要来自于内部,不是某个领导或机构授予的而是大家公认的权威,则代表了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不但要有法定的权利,还要具备依靠你个人的专业技能(专家权)、榜样的力量(典范权)来不断获得跟随者的支持,前三种的权利来源更多的是控制人的身体,而后两者更多的是在内心得到下属的认可和尊重。
企业培养实战型的员工,不但需要企业有培养人才的合理机制,同时,也需要员工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对组织负责。只有双方共同的努力于一个方向,彼此达成一个荣辱共存的战略联盟,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基业长青、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