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常莉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企业反映通过网络招聘找不到非常合适的人才,企业HR也表示在招聘中由于大量重复性、细节性工作等原因,造成招聘速度较慢,有效性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招聘速度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成为企业HR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四个技巧,为HR揭秘如何迅速提升招聘速度。

1、提升简历筛选的效率和准确度

网络招聘中,海量的简历邮件导致简历数量无法控制,质量也良莠不齐。各种信息,包括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等都会在无形中加大HR的招聘压力。各大招聘网站的简历格式不统一造成了HR在信息的筛选和分辨上花费过多时间;重复的人才信息整理、重复录入和在几大招聘网站间频繁的页面切换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搜索一份合适的人才简历有时候甚至要花上半个小时。

提升简历筛选的效率和准确度非常关键,在查看和搜索简历时,设置与该职位有关的有效关键词,如招聘一名Java语言程序员,那么关键词就应该如下:Java,Visual C++,perl, ticl, 应用开发,visual basic,Windows NT/XP,编程,图形用户界面,html, 项目管理 等等。关键词设置得越多越精确,越有利于帮助搜索到合适的简历。

另外,随着时下智能型招聘管理软件的功能的不断完善,HR们完全可以利用类似三茅招聘管理软件之类的招聘管理软件搞定简历管理。如自动导入各大招聘网站的简历甚至招聘者主动投递的简历为统一格式,方便查看及统一管理;筛选简历时,一键搜索,几秒内同步搞定各大招聘网站的人才信息。大大提升处理简历的精准度和效率,为HR节省宝贵的时间。

2、明确招聘职位信息,减少无效面试的次数

明确招聘职位的需求信息,确定职位的关键技能,有效提问以便收集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估过应征者的能力及反映情况,从而提高招聘的准确度。

如在面试 销售 职位时,可以这样问:“告诉我你一次曾经成功销售的经历?”“你是如何组织销售会议?”“对于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的?”“为什么采取那样的行为?”“结果呢?”先就背景、职业规划、方向提问,再就具体环节、问题和方法提问,让被提问者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缓缓接受引导,提供进一步信息。经过主题明确,层层深入漏斗式的提问,获取想要的信息。

面试时对应聘者能力进行考核,用人才测评等方式,减少无效面试的次数,缓解HR招聘压力,降低工作量。

3、简化招聘流程,提升招聘衔接性

除了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工作流程,使之标准化,程序化以外,还需简化流程, 提升招聘的衔接性,推动用人部门参与招聘的全过程。招聘工作衔接性不强,部门之间配合程度不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优秀人员流失,这也是招聘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由于工作环境、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及用人理念均因单位因人而异,什么样的求职者适用,只有用人部门最清楚,因此,招聘部门要不断地向用人部门灌输招聘管理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招聘全过程—— 人力资源 规划、招聘需求制定、面试、录用等。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支持程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4、建立企业人才库,储备并跟踪人才

随着业务的发展,招聘工作量的增大,企业需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招聘管理人才数据库,这就需要HR多渠道收集应聘简历,备份简历数据,进行简历管理。上文提到的三茅招聘管理软件就提供了“跟踪简历”的特色服务,破解了以往招聘软件只能存储无法及时更新人才信息的难题。所有经过其过目的人才都能智能化的记忆在人才库中,随时跟踪储备。这就有利于企业某类职位的人才出现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时,HR只需要随时刷新,就能从后备人才库中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推荐给相关部门,既提高了招聘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

在以上4条之余,HR在保证招聘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招聘成本,最大量提高招聘工作的成效,减少招聘的盲目性和繁琐性。同时招聘工作人员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如专业性、亲和力、判断力等等也都利于提升招聘的有效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