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别重视人才的老板,他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三顾茅庐去招人,而不是说“招聘是人事部门的工作,你们自己去做”。任何一个好的老板应该至少把20%的时间放在招聘上。我从来没有少过20%,我曾经的老板比尔·盖茨也从来没有少过20%。而Google的前任CEO施密特要亲自审阅每一家公司将要雇用的人。想想,一家员工达2万多人的公司,一年可能要雇用好几千人,但是每一个人他都亲自看一遍,他甚至可以不参加战略并购方案讨论,而去看每一份简历。
为什么要这么做?真的是因为他能判断谁该雇、谁不该吗?不是,重要的是,他认为,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要让整个团队知道雇人不是这么容易的,公司的人才标准非常高,不要随便雇用人。尽管这么做程序上慢一些,但传递了一个信息:大老板重视人才的程度非常高。
在世界上,总有一些很优秀的人不想去微软,比尔·盖茨就会放下身段,花很多的时间来说服这些人加入公司。曾经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做杰姆·莱恩,手里有不错的软件,想自己创办公司,为了邀请他加盟微软,比尔·盖茨亲自跟他约见几次,杰姆·莱恩说:“好吧,既然你愿意见我,我不能不见。”比尔·盖茨说:“微软很好,你要不要来我们公司?”杰姆说:“不,你们的产品是我见过的软件中做得最烂的。”
比尔·盖茨怎么回答?他当时并不是首富,但他是天才,已经上了媒体,他说:“杰姆,正因为你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做得烂,才需要你来拯救我们。”他心里觉得他的产品做得烂吗?不一定,他是为了吸引这个人才。两人见了几次面后,比尔·盖茨感动了杰姆,最后杰姆才来到微软。
记得1998年我加入微软的时候,希望招入一个很牛的同学。第一次找他的时候,他说:“不行,我在IBM,负责‘深蓝计划’,研发打败国际象棋冠军这样的一部机器。”我说:“没关系,就是聊一聊”,他不来。
第二年又见面,还要请客,还是不行。又一年,他的“深蓝”程序打败世界象棋冠军了,我说不错,这次可以挖他了,我说:“你已经打败世界冠军了,要不要来我们这边?”他说:“不行,公司还有项目。”
又过了一年,IBM把“深蓝计划”解散了,这个团队不存在了,各人做别的事去。我想这次可以找他了,我说:“你打倒世界冠军,又没工作了,总可以来吧?”还不能来。他说:“开复,我还没交过女朋友呢!”当时他40岁。我说:“没关系,赶快来,我们在 北京 ,可以给你介绍女朋友。”他说:“我没有交过,但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我的女朋友在加州,我必须去加州工作。”我说:“好,那你去加州。”下次去加州又找他吃饭,他说:“我正在恋爱中,我想以后再说吧。”
终于有一天,他告诉我:“我要结婚了,我太太要去北京工作,现在我可以来你那儿了。”当时我已经不负责中国区,调回微软总部了,我说:“太好了,我们赶快计划 吧!”最后微软总算把这样一个人挖到手。五年、五顿饭,我就是这样的锲而不舍。公司领导认为,这样的天才,40岁没交到女朋友,就凭这一点也要挖到手。
企业领导人不要有“我已经是CEO,我是总裁,而他只是一个工程师”这样的观点。只要是一个重要的岗位,或者你的团队告诉你某人很棒,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说服这些人加入。我在创新工场前三个月的时间都是说服人加入,现在不是100%的时间,我相信20%-25%肯定还是有的。
记住,招人的时候还有一些准则。在我工作过的三家公司苹果、微软、Google,都有同样的一句话,这句话有一些人不喜欢听,但事实如此。这句话就是:一流的人雇用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用三流的人。
如果你是很厉害的人——不是说整个人一流,也许你拥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沟通能力等,你很自信、很受人尊敬,不会在乎雇用另外一位一流的人,因为“我有足够的自信雇很棒的人”。也许对方的智商(IQ)很高,但没有关系,我经验比他丰富,我技术比他强。
二流的人就会有些不自信,一般的经理大部分都不是一流的人,这是一个事实。非一流的人更喜欢雇一些自己管得住的人,这并不只是对方经验比自己差,而是样样都不如自己,非常听话,可以管得死死的,叫他做什么就去做,叫他跳多高,他就跳多高。但是这样的人就把公司搞砸了,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
微软、苹果、Google这三家公司都非常相信这句话,当然,不是每一家公司必须要做到这点,在工厂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也许你只是用在管理团队上,也许不必应用到你的公司里,但是作为老板都应该记住这句话。因为如果你雇十个比较听话、比你差的人,他们再雇十个比自己差的人,再雇用一万个更差的人,当公司发展到一万个人时就完蛋了,都是很差的,你的公司怎么行?所以要尽量找一些非常优秀的,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