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是指基层(执行者)和中层职能管理者,其配备也适合运用两个渠道:外聘任部和内提升。但无论何种渠道,都会有利与弊(优缺点正好相反);但就其立足点而言,应为
人力资源
政策的先内后外原则所考虑的是否匹配与适用。
笔者(佟天佑)认为:应从个人技能的四方面来选择,同时对其主要素质同样要衡量其四个要点;在综合衡量→择优选择→进入录用(试用期)考察这个过程,可从个人品质和目标评价中决定使用与否。
内晋升和外招聘各有长短,两种来源渠道如何能取长补短呢?对管理人员的选拔配备,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使用公开竞争的方式,也就是将空缺的职位向全体员工通告。在相同条件下(个人技能和主要素质)优先考虑内部员工,特别是基层执行人员。在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上的考虑方面,应着力于人事处理技能和管理意识:包括主要素质中的个人品德和沟通能力,尤其品德方面;技能可学习
,品德却不是一朝一日的事,往往是从细节过程中发现的。
因此,在对入职者试用期的考察,应先看其品质特征,如道德作风、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等;这方面可通过定性的表格进行评议和在下属员工中获得信息。目标评价是量化的考核,即实际工作的成效如何?这方面可直接从过程了解到结果中评鉴。
笔者(佟天佑)的顾问心得和分享是,凭过往资料和当前表现选用的管理人员,主要考察其胜任本职的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作为其直接上级应有一个辅导与支持与鼓励的过程。尤其是内部提升的管理人员,一但不适用时;往往会“打回原形”造成自尊丧失,导致辞职。
第二点,在评价上,要是不能用量化考核时;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应更注重能动性态度和下属合作的主观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