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一财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一位长期观察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行业人士感叹,现在在这个行当里扮演主力的基本是“70后”,后者上面还没有“天花板”,这让“80后”甚至“90后”的成长面临阻力。

  在上述这位资深人士看来,从基金行业发展历史看,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腕”级人物,从其职业发展生涯看,基本走了这样的道路,即先当研究员,然后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担纲一只封闭基金,然后数年后开始掌管数十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产。“而放在眼下看,能够幸运地担任某只小型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已属不易,遑论未来的职业前景。”

  上述业内人士的感叹并非妄语。即便放在投研体系之外的 销售 体系的人员配置看,人力阶梯因素也格外突出。比如,多数基金公司的销售团队负责人往往是“60后”、“70后”。

  经验和经历,往往是基金行业选择人员的考虑重点。这好比一位基金公司销售人员所说的那样,如果向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销售新产品,后者对基金经理、销售经理的职业经验和经历,可能格外重视。与出现在投研团队的现状相仿,即便是销售基金,那些过于年轻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前途也要打个问号。

  从Wind统计数据看,仍在一线打拼的基金经理要么已经成长为整个公司的投研核心,要么已经投身阳光 私募 行业“发光发热”。而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职业发展中,往往是操作过一只规模相对不大的产品。而且,不少人士都有一段管理封闭基金的经历,如王亚伟、石波、吕俊、尚志民等。而在以往偏股方向的封闭基金群体中,30亿规模的产品已属大型产品。正是有着这样的磨砺,才使得这些人物最终成长起来,并成为开放式基金的“翘楚”。

  不过,在不少基金公司当家人眼中,放手让年轻人在小规模的产品上锻炼,这还存在着很多疑问。某中型基金公司董事长称,现在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对于规模有限的基金公司来说,更是把产品业绩放在首要位置,“大家都知道,没有业绩,基金公司就没有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想必任何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不会对旗下任何一只产品等闲视之。相对来说,有着历史记录的资深基金经理的产业业绩波动有限,且更加为投资者接受。而使用新人,基金公司就要甘冒产品业绩可能发生剧烈动荡的风险。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基金行业的追求短期倾向,或许影响到整个行业各个环节。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想担任行业的“常青树”,基金公司内部的 人力资源 培养以及 企业文化 ,应该说是难以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对来说,对于大型基金公司来说,上述问题稍微少点。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基金公司已经起用了资历有限的新人担任基金经理。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内部对于基金经理的需要非常大。”某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负责人吐露,现在阳光私募行业和券商集合理财行业对基金经理的渴求非常浓厚,出于职业发展前途考虑,不少基金公司的人士会考虑上述方面。而另一方面,部分大型基金公司对于投研人员的需求也是空前的。“随着专户等业务的发展,人力体系的培养,将在未来基金行业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除了投研团队外,基金销售团队的人力培养,也是如此。总之,人力资源的培养,关系到公募行业的未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经验与学历》
一伙劫匪在抢银行时说了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劫匪回去后,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

微评: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