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宝洪江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维基百科对“动机”的定义:“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说得直白一些,我们做事的初衷、做事的方向、以及做事的持续性,就是我们的动机。比如对待一项工作,早上起床后迫不及待地去完成,完成了之后还在想着如何优化改进,可以说你对待工作是动机十足的。

回到学习上,我们看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参加一次培训,是什么让我们愿意投入其中?当然是“动机”。Andre Giordan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提到,动机=需求x价值,“一种新的内在状态是学习的发动机,必须建立这种发动机”,“动机是推动个体去学习的内在机制的总和”。

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首先他对内容是有需求的,这种需求可能来自于,他对这个领域内容的缺失,比如一名骨干员工新担任项目经理,他很焦虑如何做项目管理,这个时候他就产生了学习“项目管理”的动机,并且学成之后,对他项目管理的价值很大,此时他参加培训是有足够的内在动机的。需求或者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疑问,希望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他会有动机了解别人的想法,听听老师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的。我们很多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时候,需求来自于兴趣,我曾经买了一套十三本的《罗马人的故事》,起因是我突然对罗马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完。

在现实课堂上,一些老师的做法还是以激发外部动机为主。外在的物质奖励,表面上看是激励学生,往往事与愿违,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有一次我参加一场讲座,主讲人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培训师,在业内出版了几本书。他站在讲台上问台下的听众,如果谁能回答他的问题,他就会奖励一本他的作品。我本来兴致浓浓地打算发表我的观点,但听完规则后,我再没有兴趣说话了,因为内心告诉我,不能因为要得到一本书而当众讲话,我岂能为一本书而折腰。在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才是最为重要的,过多的或太过明显的外在激发,会削弱内在做事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很多内在动机的实验。美国 Stanford 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Mark R. Lepper 在 1973 年进行了一个著名实验。他找来 51 位 3 到 4 岁学龄前,并且都很喜欢画画的儿童,然后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事先被告知,如果画完画能够得到奖励”、“画完画能够得到奖励,但没有被事先告知”,以及“单纯地被要求画画”。

过了一个星期后,这些孩子又被找来进行“事先告知不会有奖励”的画画活动,结果,上次有被事先告知奖赏的组别,其完成的数量竟然是另外两个组别的一半,而“没得到奖赏”与“得到意外的奖赏”的兴趣(完成数量)则没有改变。

小结

在我们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机坐下来学习,需求、兴趣、欲望才是最好的发动机,可是这也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很难知道人们内心想什么,这对老师的挑战很大。大量的或者单纯的外部动机活动会削弱内部动机,但不是说外部动机的手段不能使用,如果两者做一个搭配,对我们的课堂会更加有效。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理的弊端》
女孩买了条裤子,一试太长,请奶奶帮忙剪短,奶奶说忙;找妈妈,也没空;找姐姐,更没空。女孩失望地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想起小孙女的裤子,就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又把裤子剪短了;妈妈回来也把裤子剪短了,最后裤子没法穿了。

——管理的弊端就在于:要么都不管,要么都来管!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宝洪江课程
宝洪江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