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教育领域。1980年,中国高校女生占23.4%;1995-2004年,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女生入学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10年,高校入学女生比男生多33万;2012年,一些高校(如湖南师大)的女生入学比例已占近七成。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美国高校开始出现阴盛阳衰的趋势,最初表现在女生平均成绩逐渐超过男生,接着反映到毕业率和就业率。1979年美国大学的女生人数首次超过男生;而本世纪女生人数逼近大学生总数60℅。受教育程度是决定个人未来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女性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预示着她们将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其次的变化是性格的变化。近年来年轻人中性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男孩越来越多阴柔之气,而女孩则越来越具阳刚之气。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男女正在进行着角色交换。
第三个变化是男性的体质越来越差。当今年轻男性的体质已经明显落后于年轻女性,特别是男性的生育能力,数十年来急速下滑(据《三湘都市报》2016年10月26日报道:据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统计,该院近年来精子库入库合格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合格率为41%,而今年前9个月合格率仅为19.4%,不到8年前的一半),这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社会问题。
第四个变化表现在男女所承担的责任方面。以前中国普遍是男主外而女主内的格局,而近年男子承担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而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从学校、企业到政府,女性在各个行业中都展示了她们卓越的领导才能。
从男尊女卑到“女尊男卑”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从客观方面看,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男女地位的改变。古代科技不发达,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社会活动主要依靠体力,这使占有体力优势的男子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地位、金钱的获取主要来自脑力的竞争,而不再是体力的角逐,这就使男性无法再依仗他们的体力去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只要我们正视女性地位是伴随着科技的崛起而崛起的这一事实,我们就不难理解生产方式对男女地位互换的重要作用。
从主观方面看,数千年女性的“集体压抑”、“集体愤懑”终于在今天找到了宣泄的机会。过去“女子难养”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从德、才两个方面对女性进行的无理羞辱和压制,使她们失去了许多机会和权利,无数女性从心底发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的强烈呼声。现代就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宣泄数千年愤懑情绪的机会。可以说,主观的发愤图强是女性走向强势的重要原因。
除此,可能还有一些原因是我们所未知的,比如环境污染对男女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女性与男性天然智力的优劣问题等。面对这一男女角色转换的大趋势,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首先,没有必要对此感到焦虑,也没必要去人为地去改变这一发展趋势,而应顺其自然。我们这样讲出于三点考虑:
一、优势地位是在男女之间互换的,而男女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女性绝不会在占据优势地位之后抛弃男性,故而男性也不必为此焦虑。
二、从男尊女卑到“女尊男卑”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男女都会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慢慢适应各自的角色。
三、“女尊男卑”现象的出现,就像男尊女卑现象的出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如果想人为地改变这一趋势,只能是徒劳。
其次,我们应对“女尊男卑”现象持欢迎态度。回顾历史,固然可以为人类的成就而欣喜,但好斗的男性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血淋淋的斗争史。从公元前3200年至1964年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为和平时期。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足可环绕地球8圈的黄金带。人类在相互残杀的同时,对自然更进行了敲骨吸髓式的掠夺。可以说男性没有管理好这个社会,也没有照顾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让女性去料理这个残局,也许能够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更好的生活。
人类经历了母系、父系两个发展时期,根据“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和目前的一些社会迹象,新的母系社会也许将会再次出现。比如,在母系社会里,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里也越来越常见了。虽然新的母系社会和前一母系社会相比,在表面上有许多共同点,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由于“知母不知父”的混乱婚姻而形成的母权部落,而是建立在更高文明基础之上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