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起源于史玉柱在巨人员工大会上的演讲。
他说,巨人在取得成功后,企业内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兔子”,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全面实施狼文化,赶走兔子窝:“兔子人缘好,讨大家喜欢,但它不出业绩;兔子最爱繁殖,比谁都爱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类,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窝,霸占着岗位、资源和机会。”
这段话得到大堆的公司CEO点赞,接着引发了各方争论。
比如,有人说,老板先要做好制度,制度不行,狼也会变兔子。有人说,员工不能简单地做二分法,除了狼和兔子,还得有牛有狗,有狐狸有猪。还有的人说,嗯,现在原因找到了:公司搞得不好,是这届员工不行。
第一,它有清晰的形象归纳;第二,它以粗暴的二分法划了阵营;第三,它击中了当前各家公司与员工的心理痛点。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史玉柱改成像下面这样说,会有人争吵吗?
“我们企业内部,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好人,他们人缘好,但干不出业绩,而且带坏了风气,不停的拉帮结派找同类,霸占了岗位、资源和机会。”
恐怕没有几个人争吵吧?
但当史玉柱把“人缘好,干不出业绩,相互影响”这3个特点,归纳成了一个词:“免子”,在他眼中的员工形象就跃然纸面,让人过目不忘。这也是所有传播工作与洗脑工作里,最重要的秘诀:人对理解抽象的道理永远都滞后一些,只有一个明确的,人人能懂的形象,才能瞬间恍然大悟。
发动农民起义不能说你应该当家做主,要说“打土豪分田地”、“抢钱抢粮抢娘们”,才有人跟你走;企业鸡汤你也不能写利润太薄得找新市场,要写“离开红海进入蓝海”,“从0到1”,才有人愿意掏腰包买书。
这些年,中国大公司们最喜欢的“狼性文化”,也是这样来的。
不过,这样把员工比喻成兔子和狼,妥当吗?
其实是不妥的。
第一,不全面。
比如,免子也有优点,比如能跑,够机警,有危机感。
就像被很多人奉为狼性文化典范的华为,成功背后的重要原因中,同样也有对形势的超前预判,以及远超其他企业的危机感。如果把兔子全盘否定了,危机意识从哪来?
第二,形象需要解读,但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任正非眼中的“狼性文化”,和李彦宏、史玉柱、傅盛眼中的“狼性文化”一样吗?
我敢说,肯定不一样。
现在,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把“狼性文化”奉为圭臬,可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狼性文化”或者也只是“疯狂加班”、“服从指挥”的同义词。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的老板就以加班为评价准绳,准点下班的员工“不够狼性”,周末没加班的员工“不够狼性”,于是一堆人坐在办公室里玩游戏看书吐槽。
这是真的狼性吗?至少我觉得不是。
中国老板们的优点是好学,成功公司有什么经验,赶紧复制;缺点也是好学,成功公司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经验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与背景,但很多人不管这些,不顾实际,学个名词,抄个样子,就觉得已得高人传授。
“狼性文化”,就是这些老板们包治百病的“大力丸”。
那么,为什么史玉柱的观点得到大批企业老板点赞呢?
因为这些老板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执行力不断降低。所以,他们都寄希望于“赶走兔子,引入狼”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在他们看来,是这些兔子,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带坏了企业的文化,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所以,我要重新洗牌:听话的,加班的,出活儿的,就是狼,一起吃肉。剩下的,全TM是兔子,给老子滚!
嗯,这个简单的二分论调,据说咪蒙很拿手。
这种极端粗暴的态度,自然令很多员工反感,在他们看来,公司文化恶化的根源都是老板自己管理不力,然后上行下效。
这种对立的情绪,已经越来越弥漫中国商界,上下离心已成常态。
但事情终究还是得回归人性:
随着条件改善,人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当员工已经挣脱生计的存亡线,他们自然会有更多工作以外的人生追求:家庭、健康、兴趣、学习等等。
站着奋斗,就是为了能够舒服躺着。老子奋斗,是为了儿子能够不奋斗。这本来就是人情之常。
所以,公司到一定阶段,总会有人想在原地转转,有的人想向前走,有的人想到路边歇歇。
尤其是在中国的私企文化之下,公司都是老板的,员工自然更考虑自家生活。做份内的工作,打工挣钱养家,上班卖力可以,天天加班24小时卖命恕不奉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但如果只是赶走几只“老兔子”,就能把公司从“兔子窝”变成“狼窝”,那么全世界几千年的王朝兴替,海内外无数家企业盛衰流转的历史,早就已经被人改写。
每一家企业,其实都是一座“疯狂动物城”,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的贡献与破坏,有自己的爱恨情仇。
如何处理“老兔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虎、狼、牛、羊、兔子、乌龟都能带着幸福感,各司其职。
企业也罢,国家也罢,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