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9日    正略咨询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最近读了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读完后收获很大,使得我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很多困惑都得到了解答,此书不愧为企业文化的经典学术名著。同时,结合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体会,就当前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一个辨析。

总结起来,常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包括三大方面:

误区一:企业文化就是对过去文化的总结

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关于企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行为、文化财产如核心价值等的一个总结提炼。这种观点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变成了基于一种企业文化现实的被动总结提炼。按照这种方法,很有可能可以提炼出符合公司文化现实,但确是“坏”的企业文化。这就涉及到了对企业文化因子筛选标准的问题。

按照沙因在书中给出的群体文化的定义:一个群体在解决其外部适应性问题以及内部整合时习得的一种共享的基本假设模式,它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被证明很有效,因此对新成员来说,在涉及此类问题时这种假设模式是一种正确的感知、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1)企业文化因子必须是大家共享的;

(2)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总结起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奉行的真理。

我认为其中的第二条应该是最核心的。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检验,会发现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实是不符合的这个标准的。比如很多企业中把“爱岗”、“奉献”作为企业精神核心价值对员工进行灌输。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爱岗”和“奉献”都是值得提倡的可贵精神品质,也曾在企业当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把他们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是否妥当,还需仔细斟酌。

用前面的两个标准来进行检验,首先“爱岗”、“奉献”是否在企业中被所共享呢?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共享的价值是“契约精神”,员工按照劳动合同来企业上班并付出相应的劳动,企业按照劳动合同付给工人工资和福利。

工作本质上就是双方履行契约的行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往往以“爱岗”和“奉献”为名要求员工周末无偿加班,或者为企业做出超过职责范围以内的个人牺牲,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契约精神的。因而不能认为是企业员工共享的。

其次“爱岗”“奉献”是否是证明有效的?即是否只要员工“爱岗”和“奉献”企业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众所周知,员工的个人业绩和是否“爱岗”,和是否“奉献”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及企业的激励机制相关。企业要生产发展根本的是要靠经营的结果,即结果导向

因此,“爱岗”“奉献”对两个标准都不符合,因此按照沙因群体文化的定义就不能作为企业文化的因子来提倡。当前,企业侵害员工的不当行为时有发生,“爱岗”和“奉献”越来越不被人接受,尤其是对90后的新一代员工。国外大企业,尤其是西方的企业,很少有提倡“爱岗”和“奉献”的,它们在管理上提倡“结果导向”及“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在企业文化上则提倡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的关怀,而不是相反。

企业文化的提炼不在对过去进行的总结,而在于选择正确的标准,然后进行筛选。               

误区二:企业文化一定要“高大上”

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契合实际,为人接受和认可能够形成实际的行动指南,然而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愿景、精神及核心价值观的等几句话的表述上。企业文化建设在形式上“文学创作”化,目标则异变成了给企业“拔高镀金”。

这样做只是触及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而没有触及根本,最后虽然提炼很漂亮的几句话,但实际效果确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一定是高大上的,不可避免产生了假、大、空的倾向,最后流于形式效果聊聊。

现在很多动辄宣传把“成为全球最**的”或“成最受人尊敬的”作为自己的企业愿景。比如国内的一家龙头互联网公司提出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向来以不正当竞争著称于世,这样的提法对自己的员工甚至外界能有多大的感召力可想而知。

企业文化不必高大上,关键契合实际,被人认可。

误区三:企业文化是由部门推动的

企业文化归根是公司最高层管理公司的一种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的主要推动者应该是公司的领导者,而非通常说的部门的负责人。

沙因在《组织文化领导力》把12种文化植入机制分为主要机制和次要机制两大类,其中6个主要机制全部都和领导者直接相关,包括:

(1)领导者需要定期关注、检查和控制问题;

(2)领导者应该如何应对组织中的关键事件和危机;

(3)领导者如何分配资源;

(4)领导者有意识地进行角色示范、讲授和指导;

(5)领导者如何分配奖酬和职位;

(6)领导者如何招聘、选拔及解雇员工。

而次要植入机制的则主要由部门负责。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一把手”工程,要取得成效,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公司领导人的意志。企业文化和公司的战略密切相关,公司领导者对公司战略有着最为全面和清新的把握。企业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全体员工对公司领导人的一种学习机制,即“听其言,观其行”。

对员工来说,在企业中生存首要的是获得领导者的认可。按照前面沙因对群体文化的定义,员工会根据他们在工作习得的被确定有效的方式来行事,实质按照能获得领导者的认可的方式来行事。因而可以说,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自我意识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

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置了职能部门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如“企业文化部”或“党群工作部”等。这些部门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定要正确认清这些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一把手”工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