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向外向型企业发展呢?这是出于对竞争的需要。竞争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竞争,另一种是文化竞争。市场竞争只是文化竞争的一种表现,而文化竞争才是市场竞争的载体,才是市场竞争的内在实质。当一个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实力时,比如说:经济实力、科研能力、市场份额等。不向文化竞争这个层面上发展的话,很有可能企业就会止步不前。在企业刚成立的时候,市场竞争的确是唯一的通道。企业要取得生存权,就要市场份额,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科研开发能力。但如果要塑造企业品牌,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须要丰富企业文化底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加大科研开发,提高竞争力、适应力。企业发展分三步:一是取得生存权,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二是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塑造品牌,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所以说这第三步是我们要必走的。那么我们就要建立相应的精神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规范文化、娱乐文化、载体文化、环境文化、生态文化(企业文化的八大要素)。用以增强、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到最后企业之间的所有竞争都会体现到文化竞争这个层面上来。
建设外向型企业文化,就必须要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也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把这种价值观当一成旗帜给树起来,形成企业文化的品牌。比如说通用公司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所有事业都要变成市场中的第一或第二”的经营理念,在品质上推行“六个西格玛”的超极限理念,在管理者中提倡“不管理”的理念。这些都能集中的、全面的、直观的概括和体现通用公司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我们华峰集团所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恰恰也集中的、全面的、直观的概括和体现了我们的企业文化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共同目标,体现了我们的创业观,共同利益,体现了我们的多赢观,共同创业,体现了我们的顾客观和服务观,共同发展,体现了我们的发展观。
要想塑造好我们的企业形象,形成文化品牌,在文化竞争这条道上让自己处于优势,打好品牌之战。首先要让我们自己充实起来,给我们自己灌输企业文化价值,用“四个共同理念”统一思想认识,用“四个共同理念”来指导实践行动,真正做到每个人、每件事都体现“四个共同理念”的真正内涵。
要做好这点我认为要形成三个层次的角色框架和建立四支能建设企业文化的队伍。三个层次:一是牵引层,由董事成员、总经理成员和党工团组织负责人组成,倡导我们的企业文化。二是链接层,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组成,建设和实践我们的企业文化。三是基础层,由全体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组成,执行我们的企业文化。相应的我们要建立四支能建设企业文化的队伍,一是能够真正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队伍,二是不断创新的中层干部队伍,三是具有忠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诚实敬业不断进取的员工队伍,四是党工团队伍,这支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支队伍有三点优势,1、思想觉悟高,2、人员分布广,3、可以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带动周围的人去学习和提高。
其次是要对外进行宣传,中国的企业一向都缺乏品牌意识。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旧时代的还在卖方市场的时候的商业意识了。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是怎样的优秀,如果不进行宣传,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就算是黄金也要擦去灰尘才能发光。比如就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用人上的“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等,如果不拿出来宣传的话,有谁会知道海尔的企业文化实质。
做好宣传工作要形成第四个层次角色框架和建设第五、六支队伍。第四个层次角色框架是由消费者、新闻媒介和政府部门所构成的,特别是新闻媒介,她是一种推动力量,是最好的宣传平台。第五支队伍是培养一支社会力量,能够宣传我们企业文化的一支社会力量。众所皆知,******主席所提出的“三个代表”不可能说是由他自己到处去宣传人们才去学习的。当“三个代表”具备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时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学习、宣传,而我们华峰集团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也具备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六支队伍是由我们的服务人员和销售人员所构成的。服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可以说是我们公司的门面,我们的顾客第一次接触的可能就是他们,所以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进行宣传的平台。
在这两点中,第一点是重中之重,必须要用高度的价值观在思想上把我们自己武装起来,在行动中要和思想达成一致。能够笑到最后的人往往都是具有实力的人,所以我们不能空口说白话,如果只重包装、宣传而忽略了充实我们自己的实质,那不就成了毛泽东主席口中的“山间的竹笋”。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形成高度统一,我们才是货真价实的,才能在文化竞争这条道上走的更快,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