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马文瑞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现在,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企业内部都存在一份或大或小、或精美或普通的文化内刊。仔细留意一下这些不同企业的内刊内容,我们会发现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
 
办企业内刊,与办企业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各自的目的和作用不同罢了。一本好的企业内刊,不仅可以凝聚企业员工的士气,而且可以发展和开拓企业员工的才气;不仅可以给员工一个很好教育与交流的平台,而且给企业向客户交流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从内刊文化,来反应整个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内刊宣传,只要内容合乎时宜,一方面企业宣传成本低,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建立企业与员工、客户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办内刊绝不是东施效颦的办着玩。有些企业发展几年后,有点资本可以折腾了,就要求向别的企业一样也搞个内刊来玩玩。玩不要紧,但是连办内刊的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写,一味从网上随意摘录一些下来,装订成册,封面加个企业的LOGO,就算是本企业文化的宣传体了。这样东施效颦的企业,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素养,又何必浪费员工的血汗钱呢?
 
企业内刊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但是要做这个东西,那么企业领导是必须要清楚做这个的目的和用意是什么,不然就没有必要学人家装斯文。一些企业老总,为了展示自己的文采,不管稿子如何,还希望来个总经理致辞,结果是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而且也毁了企业的形象。
 
办内刊不是向领导汇报、交差。有些企业老总要求办内刊,也是就凑合几个闲散人员,来计划 岗位做点事情。于是,这些人也明白老总的良苦用意,为了完成好这个光荣的差事,而东拼西凑一本企业的册子。既完成了老总的指示,自己也觉得对的起那份薪水,反正是事也办了,出来的画画册子,感觉在老总那边还是能够交差的。应付心态,在一个企业内刊上面反应的最直接,也最形象。这不是为企业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而是为应付老总而做“文化”。
 
办内刊也不是单纯企业新闻和几篇不痛不痒的文章和图片堆积。一些内刊,表面功夫做得简直了的,封面用铜板纸加膜,内页用128g铜板纸丰满厚度,给人拿到手中感觉档次却是高档。但是,这仅是表面上的高档,禁不住有心人细看。只要一细看,你会发现,企业的舍得是多么舍得,但是内容却是一塌糊涂。简单堆积图片和文字,把一幅幅昂贵的纸晒满为原则。既没有读的兴趣,也没有值得读的内容。只能用来垫东西还蛮不错,有厚度,而且纸张又好。
 
办内刊更不是自夸自吹、招舞炫耀的平台。有些内刊翻开以后,基本都是表功、自吹自擂的文章。什么在几月份我公司又荣获什么什么奖项;在什么时候公司某某经理或老总又被评委什么什么了;产值又上升多少了;集体员工又在什么地方游玩了;等等。一些对客户来说没有多少实在意义的内容写个没完没了。这就是在向公司高层领导的一个表功薄,表好的事情,没有任何企业文化内涵体现。
 
内刊建设需要企业文化内容的锤炼与升华。内刊建设好的企业,我们会发现,其内刊不单是员工或客户的读物,更是吸引了一批不是企业范畴的读者来关注。这样的内刊,文化内容建设,完全是按照一个精美内刊杂志的风格来建设,不仅栏目分类详尽,而且文章质量要求非常高,有看点,也有宣传点。有些企业总是喜欢在一些装饰很华丽的杂志上做宣传,还不如把自己的内刊花功夫做出来,还省去不小的一笔宣传费呢。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是潜移默化的事情,但是要能够吸引客户和读者,关键在于编者对企业文化与内刊内容的认识和提炼程度有多高。
 
没有下功夫锤炼,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这个企业本身不会得到更好的介绍和宣传,同时对企业来说还有很大的负面效应产生。弄不好,就被客户误认为是企业垃圾处理掉。
 
内刊建设也需要编者对企业文化深度的理解与深挖。内刊建设绝对不是找几个不懂刊物建设的人就可以把内刊做深做透的。一方面企业内刊需要有自己本身的形象和宣传目的存在,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些内容。简单的表功、自吹是毫无价值的。必须是对刊物建设和企业文化有较强理解能力的重要人员来进行。一些领导只管把自己的大名加在上面,但是不考虑加这个大名的分量和意义。要是办得好,人跟着沾光;要是办不好,人就只有挨骂的份了。
 
内刊建设是对企业文化的深挖和创新。因此,在内刊内容编辑上面,一定要通过各种创新方式来映射企业文化。直白的陈述会让人反感,简单的拼凑会让人觉得幼稚。惟有对企业真正负责的态度,才能把一个精美、实用的内刊呈现在读者和客户面前。
 
内刊建设更需要给客户展示一个别具一格企业形象。不同企业的文化宣传点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企业在内刊建设方面的设计也是不一样的。因为,除了在公众媒体上面进行企业形象宣传与包装以外,企业内刊是最能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一个载体。要利用好这个载体,那么在内刊内容和版面设计方面,就需要内刊编辑者们多下功夫领会。适当地变更自己的版面风格,可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内刊建设同时也要传递一种社会责任和企业良知。内刊既然是一个企业宣传自己的载体。那么,载体上面更多关注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企业良知,是企业赢得更多客户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企业的立足高度树立起来了,那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才能在这一高度上,向前迈进。而内刊,也才能更受社会和客户的认同。单宣传企业怎么怎么样,而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不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多少印象的。
 
备注:转载作品,必须在转载中为作者署名。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