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000名员工
总市值3560亿美元
FY2001, 销售额达253亿美元, 利润117亿
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
多次被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2001年,全球最有价值的商业品牌
分支机构遍布 66 个国家和地区全线250多种产品, 涵盖从前台直至企业级后台关键应用
二.微软的宗旨
Enable people and busines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
三.微软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四.公司运作基本法则
生产具有广泛用户和市场前景的软件产品
数字化管理
使公司变小
效率优先,注重结果
创业家精神
招募业界最优秀的人才
1.生产具有广泛用户和市场前景的软件产品
2.数字化管理
管理目标量化为具体指标
用数字来衡量组织和个人业绩的好坏
微软的年度预算和年中检查
数据分析
销售业绩/同期比较/预测
市场数据/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
资源(资金/人员)分配现状
调整措施
策略的调整
资源申请
组织结构的调整
3.使公司变小
管理层定期向员工发送关于公司战略决策的邮件
电子邮件是内部的正式文件
使用Webcast来广播重要事宜
各类年度全球大会
内部技术论坛和午餐会
专门经费用于部门活动和士气鼓舞
全球标准化
4.效率优先,注重结果
资源的配置一切以效率为首位
效率是衡量组织和经理的重要指标
预先设定可评估的目标
抓住重点,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以结果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5.创业家精神
Bill Gates: “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
牢记竞争对手是谁
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所有特性
一旦掌控市场, 即视自己的旧版本为敌人
争夺市场绝对控制权
每个员工都清楚主要目标是赢取100% 市场份额
雇用和提拔勇于征战而不是偷安的人
每日 都在战斗
作战会议- 每日 至少一次
作战指挥部- 关键决策者
敢死队- 执行紧急任务
6.招募业界最优秀的人才
人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
员工的素质是对生产力唯一最重要的来源。
聘用最聪明的前5%,这里的关键词是聪明, 而不是知识和经验。
面试过程是非常密集和严厉的。它不保证所有合格的人都被聘用,但是保证不合格的人很难被聘用。
所有员工都有共同个性特点:敏锐, 聪明, 有激情和富有进取心。
五.微软的企业文化
制定长期战略目标
对产品和技术的热情
团队精神
效果才是重要的
注重客户反馈
鼓励个人出色表现
六.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
激情
技术至上
勤奋工作
附录:微软的企业文化:员工不戴领带
俗话说:“女人不嫌鞋多,男人不嫌领带多。”遗憾的是,至今我仅有一条领带,蓝色带小花的“易拉得”。在微软的六年来,它一直没有机会派上用场。有次差点就用上了,但它最终却阴差阳错没能出来露脸。第一次是在1995年2月,春节放假刚过,我被通知来微软面试。那时微软在我脑子里的概念不外乎是DOS 6.0和Windows 3.1,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但毕竟是一家外企,我还是把领带找了出来,当时的微软测试中心(R&D的前身)位于中关村一片老居民区内的科学院第一招待所(简称一招)。我从小在那片居民区长大,知道那个六七十年代建的小楼不会是个高级地方,所以只是把领带放在衣兜里备用。
事实比我想象得还要糟很多。当我毕恭毕敬走进微软的时候,我意识到不戴领带是多么的明智,“一招”乱得就像早期的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还没等我的心情完全变坏,微软式的面试就开始了。我被6个人问了一堆奇怪的问题以后,很快成为了微软的一员。第一天上班,我很荣幸地发现没有桌椅,只领到了一张开会用的木制长条桌和一个有点瘸腿的转椅,此外就是一台486/33的兼容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spec);一本掉了皮的Word6.0英文手册和一大摞软盘。我的微软测试生涯就从一张张插软盘的动作开始了。第二次是1996年,Windows95中文版发布会在故宫内举行,我有幸被邀参加,于是我又想起了我的领带。我早早到了故宫,可不久就刮起了大风,初春的北京还挺冷。那天主席台布置在花园的戏台上,大风中坐在台上的贵宾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其中就有当时微软亚洲副总裁Charles Steven。我披上大衣,竖起领子,领带是不再需要了。搬到开源写字楼以后,办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旧很少有人打领带。后来知道这是微软的传统,在哪个国家都一样。1996年1月,我第一次去西雅图总部出差,又验证了我的猜测。更使我惊讶的是:在那里大冬天很多人还穿短裤!如果说我们在“一招”穿短裤是不得已,而在西雅图,恐怕他们是肉吃得太多了。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是一次IBM和微软要举行谈判,为了缓和气氛,IBM的人特意去商店买了牛仔裤和T-shirt,而微软的人也特意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蹩脚的领带。我挺喜欢这个故事。其实微软成功和伟大之处,就在于一群普通的员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