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人网博客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何为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自身沉积下来的风俗与意识,它是一种价值观,并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像制度能够进行量化和考核,但是它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轨迹,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可是企业文化在有些企业推行不为员工所接受,有些员工很反感公司的企业文化,他们认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无非就是一些权利者安抚员工的手段,欺骗大众的工具。有些员工在企业里没有感觉到文化认同,员工就是员工,领导就是领导,两者是对立的关系。在我们集团一直是以“家”文化为主导的,但是有些员工反映在工作中并未体现到家的温暖,在工作中一些“死”制度让员工感到心寒,他们很期待公司的家文化能够深入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他们逐渐的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失去了信心。作为带领文化、制度建设的企管部门在此时显的尤为重要了,因为我们所做的就像在医院为患者提供检查、治疗的帮助。

    有人说企业文化建设就像外科手术,几名医生对患者露出狰狞的笑容,手术刀在无影灯下闪着寒光。以上的论断虽然有些调侃的味道,但是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对于一些落后的制度,企管部门全盘“割掉”并加上自己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考虑到后果。如果真的是一名有阑尾炎的患者,我们必须割掉阑尾才能让患者康复吗?不一定,企业文化是企业自创立之初就存在于企业之中,我们要做的是去分清病灶,不是一味的去让企业选择外科手术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调养,我们企管部门除了对公司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之外,还需要探寻员工出现失落感的原因,分析状况并得出对策。

    笔者认为,要做好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分析病因”,对于暗藏在企业中的“病灶”要使用“望”(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闻”(为员工提供交流的平台)、“问”(深入走访员工)、“切”(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等方法把问题寻找出来,并不是制定约束力极强的条条框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我们所做的是以员工为核心制定适合员工的考核依据和制度,以柔性管理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我们不应该用制度去控制员工的行为,制度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员工服务,为员工服务以人为本才是王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