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技术在于不断地创新,而管理在于维护一种秩序。今天晚上,和朋友甘兄谈起企业管理,我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的话,而朋友却用了25%和75%做比喻,各有不同。我把他的25%和75%简称“三七开”。

  “三七”开理论的大意说:管理企业好比小朋友学习考试,其中的75分,只要好好看书,这75分都能得到;至于另外的25分,则需要其他的功夫了。

  而往往是,企业的问题基本出在这该得的75分上,往往犯错误的事情,都是会干的事情,或不仔细,或麻痹大意,等。

  举例说明。比如说物流人员发货,错发、漏发、附带的文件材料错放、漏放,等等,是不是物流发货人员会干的事?而这样长期积累,如果企业本身没有纠正机制、分析机制和预防机制,则会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如果一般企业能把自己可以做到的75分得到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很正常地运转。另外25分,则是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了,如果还能做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对“三七”开理论,笔者基本认同。但笔者的观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分析如下。

  笔者将企业管理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财物产供销存七个方面都要抓好,为起步阶段;第二层次是资本、市场、技术、管理四个方面,为企业的初次积累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销售过亿之后,需要关注的仅仅是技术和管理;第四阶段是彻底以企业文化统治的制度化阶段,只要维持和合理发展即可。

  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发展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三七”开是正确的;在企业发展的第三层次,“三七”开则有其局限性;在第四阶段,则不存在“三七”问题。

  当企业发展进入第三层次之后,另外的25%已经完全被企业的基础建设所消化,百分之百地集中在75%上。因为在企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技术、管理、财务、销售、生产、安全、企业文化、执行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员素质也随之提高,七要素也渐渐变成四要素,所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集中,这么就渐渐地消灭掉了“该做好”和“不该做好”的界限,因为到了第三阶段,剩下的事情都应当做好,考卷必须是百分才及格。

  所谓“管理出效益”这话,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适用。良好的管理,会使企业节约许多资源。

  “管理出效益”这话,也包括管理员工的思想。当年,邓小平同志对高级干部讲话时候用了八个字: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八个字概括了目标和组织性。

  现在企业管理,共同的最低理想首先是效益,其次是为了效益而必须有组织地排列起来工作。管理职工也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多劳多得。多劳是手段,目的是合法多得。

  总之,企业管理的“三七”开理论,在企业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无疑是有正确性和启发性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两个数字的对比最终会归零消失。在现实阶段,不同企业只要不断健全制度和部门责任,抓住细节,把会做的做好,能干的干好,执行到位,就已经很好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