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历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1000乃至更大,这不光是数字上阶梯式的变化,也不是简单的财富累积,在创业家成为企业家之前,披荆斩棘的能耐、过关斩将的气魄、隐忍坚守的毅力都是必经的关卡。
创业无法走急功近利的道路,诚如勇士在经历数百场战役后才能成为将军。正如李嘉诚所言:“每一个事业的成功者,都需要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而往往苦难过后才能迎来化茧成蝶的美丽。
圆桌讨论者:
●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 叶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方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志学
●企业家教练 戴剑
●亚商资本投资总监 张新朋
第一财经日报:创业家就是企业家吗?如果不是,他们两者的差异在哪些方面?
叶滨: 创业家和企业家是有交集的一群人。创业家更侧重于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个产品、服务和企业;而随着企业的成长,有些创业家会逐渐成长为企业家。如果说差别的话,创业家更侧重于产品是否能成功,而企业家则更关注企业的成功,包括企业文化、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等等。
王方华:许多企业家都是创业家,但一些创业家未必都能成为企业家。创业家的兴趣在于做成别人无法做成的事情,而从创业家到企业家的转换关键在于有没有为企业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
张志学:创业家和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在于,首先,作为一个创业家,对市场的判断更具敏锐性。另外,由于创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创业家具备对风险的知觉能力和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引用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的话:“真正的创业家都有强烈追求卓越的动机。为自己设立标准,并不断超越标准,是创业家的普遍精神”。
戴剑:创业家不完全是企业家。创业家更多的是开创一个企业,根据商业模式的四要素即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核心资源、流程把企业从0做到1,确保企业度过生存期。而企业家则是怀有创业家精神,将企业带得更远,从1到10乃至100,使其能可持续发展。
张新朋:创业家不一定是企业家。一言概之,创业家擅长的是打天下的能力,而企业家不仅具备打天下的能力还具备优秀的守业和继续扩张能力。创业家往往有一技之长,或技术,或新商业模式,或营销,或重要客户资源,通过厚积薄发,卧薪尝胆而后成功。而企业家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因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很多商机不允许企业家像创业家创业时能有充分考虑和准备时间,而需要其能在短时间内持续地、快速地找准并把握商机。此外企业家还需要具备创建和完善组织的领袖能力,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日报:创业家和企业家是否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具体是什么?
叶滨: 与职业经理人不同的是,创业家和企业家都是强烈的结果导向,不会轻言放弃。
王方华:创业家与企业家都有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敢于冒险,挑战自我,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张志学:两者的相似性在于,都能运用资源和把握资源。
戴剑: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共性就是“创业家精神”,这和企业大小、企业发展阶段无关,而是一种随时随地对方向感和平衡感的把握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文化。
张新朋:创业家和企业家都有良好的商业天赋,善于抓住能够带来良好回报的商业机会。
日报:从创业家跨越到企业家,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叶滨:从创业家成长为企业家,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从做事导向转变为用人导向。在企业初期,产品的成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存活,创业家必须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事做成功。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创业者需要认识到自身的短处,并通过发现留住优秀人才弥补企业的不足。
王方华:完成这种转换需要创业家能充分协调并整合各种要素,在抓住商业机会的同时把企业做大做强。
张志学:将一个好的点子,用企业运作的方式越做越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员、需要更好的架构来支持企业往前发展。越过创业这个阶段之后,企业就变成了常规发展。这时候创业家也就变成企业家了。
戴剑:创业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逻辑”,比如如何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而企业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体制逻辑”,比如如何建立经久不衰的体制。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标。从创业家跨越到企业家,至少需要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
张新朋:就创业者本身而言,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取得创业成功后,未来有好几条发展路径:杰出的创业者可以连环创业,在一个企业成功上市后,创业者退出获取收益并重新组建团队创造另一个企业。另外,也可以作投资商,利用创业者的宝贵创业经历发掘优秀的团队和项目,成为投资商。而很多创业家始终跟随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一种选择,这是一个创业家转变成企业核心领导人及企业家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创业家更敢于冒险,更善于用人以及调配资源。此外,更加精明,拥有更好的商业直觉,善于企业的细致经营以及管理精细化。
日报:你们如何理解创业家精神?
叶滨:创业家精神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发现别人未意识到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并通过强大的执行力实现该想法。
王方华:锲而不舍,不断挑战自我。
张志学:创业者普遍具有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挑战自我的勇气。在困难面前,创业家不会将困难当做困难,而是非常兴奋,当做是有意思的挑战。
戴剑:洞察先机、目标明确、模式清晰、执行到位。
张新朋: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创业者都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挑战,比如公司规模会逐渐扩大,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会慢慢增加。但成功在于坚持,不在于智力,成功的创业家往往是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由思想和坚持力引导走向成功。
日报:资本的神话让一些企业走向急功近利,你们认为当今社会应该营造怎样的创业氛围?
叶滨:从创业氛围来说,我们需要培养对失败的接受度。创业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失败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只有正视失败,并重新讨论思考,才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并为未来的成功作准备。成王败寇的价值观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业氛围。
王方华:在经济转型期,创业容易趋于浮躁,特别是追求财富成功的心态会让许多人的创业被利益驱动,一旦成功会让人变得轻浮,而一旦失败又很容易让人气馁放弃,社会大环境的鼓励对于创业者而言应该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
张志学:从国家政策到宏观环境,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有创意的人去创业,将他们的想法变成可传递的产品。在当前大环境下,首先还是应该鼓励资本市场用资金去支持创业。不是去推动已经成熟的企业去上市,而是投入风险更大的创业型企业。整个社会应该对创业者更宽容,允许创业者失败。比如乔布斯这样特立独行的创业者,我们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应该对这样的人提高容忍度。
戴剑:整个社会包括资源、导向、平台等是一个大的氛围,这种氛围下的生态环境要适合创业,才能使得各种创业要素比如创意、创新、资金、技术、人才等能够有效集聚、融合。
张新朋:浓郁的创业氛围有利于催生新企业,孕育新兴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质上来说,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创业者可以通过优势积累,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创业。社会需要做的是,首先做好硬件环境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等。其次做好软件环境建设,比如政策。最后要做好资源整合力建设,包括搭建各种培育和扶持创业的平台,配套金融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