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目前大量的中小私企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只求“和”、不求“变”,以人情管理为主体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应该如何改造?企业制度又如何建立呢?是不是把新的企业制度建立起来,传统的企业文化就得到改造了呢?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任何制度都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新的企业制度必须以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不对旧的企业文化进行改造,新的企业制度根本建不起来,也生存不下去。所以,要靠新的企业制度的导入,来改造旧的企业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旧的企业文化究竟靠什么来改造?

  靠外力!外力就是改造旧的企业文化的唯一力量。

  新的企业制度要么是企业从外部学来的,要么是企业从外部引入的新人做出来的,要么是企业请外部专家所做的,总之,即是新的企业制度,当然是外界导入的。但外界导入的制度并不能真正算外力。因为做为一种模式化的、文本化的制度而言,它是外力的物化,是固化,不是一种活的外力。它已经失去了与活生生的内力较量和交锋的生命力,它只是一个被内力所使用的东西。使用它,它就有价值,不用它,它就没有价值,它没有为自己争取价值的能力。就象ISO文件:做出来之后,既可能被企业所用,约束企业中人的行为,也可能被锁在柜中,无人问津。不管是被用还是被锁,这套文件是没有发言权的。企业从外部引入的新人也是如此:这些新人在引入之前,可能讲什么话老板都听,甚至可能言听计从,而一旦进入企业内部,其“力”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外力就变成了内力。尽管人还是那个人,话还是那句话,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却远非当初能比,为什么呢?就因为“人”的属性以及“力”的属性发生了改变。企业自己从外部抄来的或学来的制度就更不用说了,当这些制度在别的企业使用时,这个企业内部的人可能还会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些制度,甚至会感叹自己的企业没有这些制度。但一旦自己的企业导入了这些制度以后,问题就可能发生180度的转变:人们不再认可这些制度,纷纷认为这些制度虽好,但不适合自己的企业。其实这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当这些制度成为一种内部的东西的时候,它就失去了改变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外在性。

  所以,外力并且是始终保持这种外在属性的活的外力,才是改造企业传统文化的唯一力量。所谓始终保持外在属性的活的外力,就是指始终处在企业外部的人,当然也包括其它外部的企业。

  外人才能从文化上改造企业,这是中国中小私企的宿命。这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因为文化的同化力太强。一个活生生的外人,一个原本有思想有能力的外人,只要成为了企业一分子,它就会被企业文化所同化或所排斥。我们不能忘了:中国中小私企的企业文化是容不得外人的,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敌人。是自己人,就意味着已经同化了,你还怎么去改造他;是敌人,你连呆都呆不住,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你又哪里有能量、哪里有资源去改造他?所以,内人是很难改造企业文化的。改造企业的制度、措施、机构等等都有可能,但改造企业文化绝对没有可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忙碌的农夫》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40号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点评:
做好目标设定、计划和预算是执行的基础。做好时间管理是提升执行效率的保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