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7日    馒头商学院 杨石头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杭州站的课程主要讲互联网营销。营销目标要么是塑造品牌,要么直接卖产品。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流有限,承受风险能力弱,生产及服务的周期要尽可能短,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去,首先想到的就是走货,卖产品,营销要转化,要见效快,因此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就是针对产品而言。

 

但是能够卖更多产品、或者能持续卖产品的解决之道却往往不在产品本身。很多人自己创业,或者做生意,到处跟人说自己的产品如何了得,质量怎样好,就算事实果真如此,也还是无人问津。

 

可以想象会有很多原因,有很多同类竞争产品,你产品好,但是人家便宜啊,设计对我胃口啊,包装比你好看啊,员工服务态度好,企业文化有意思啊,甚至人家老板比你可爱比你萌等等,所有这一些都可能因为某一方面做的比你好就胜过你了。

 

产品好最多让人满意,满意就是零分,因为没有惊喜,不会尖叫。

99分=-1分

100分=0分

101分=1分

 

而所有这一些影响你卖产品的因素都可以囊括进“品牌”的概念里。我们用“品牌”总述这些销售产品的影响因素。营销的目标如果直接就是卖产品,那只是走货,一场促销罢了,所有的营销理论和技巧都不必用了,全场1折就够了。


如何塑造品牌?

 

杨石头老师有一套系统的东西,石头老师围绕产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套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的三角形是“定位-对位-卡位”,这个是先于考虑产品品牌内容,这部分事情做好了,下一步才到“品牌-营销-传播”。


本次石头老师分享的是其中一个“品牌” 的内容:一品双牌,企业品牌与人物品牌。


品牌的衡量标准:

1、高度(受尊敬)

2、广度(知名度)

3、前瞻性(科技感)

4、温度(情感)

5、态度(观点)

6、角度(需求)


1、高度(受尊敬)

 

高度,即一个品牌受消费者尊敬程度,是衡量品牌的第一个标准。

 

谷歌与百度,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入口,一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入口。谷歌2004年底上市,很大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发并不能马上实现的高科技课题,不断探索人类新高度,而2005年上市的百度,通过大量收购来支撑自己的发展。两者相比,谷歌要更受人尊重。小米和华为也是,华为是民族英雄,而小米是市场好汉。


2、广度(知名度)

 

广度,即品牌知名度,是衡量品牌的第二个标准。

 

大众品牌与小众品牌

大众品牌:红牛、一汽大众、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

小众品牌:裂帛、速写、sandro、CARVEN、梵几、己出

 

你的品牌定位是大众都乐于接受的,还是受小众群体拥护?大众品牌有大众品牌的品牌意识和方法论,小众品牌只要能圈住一定的小众消费者群体也能活的很好,自然小众品牌也有使用小众品牌的方法论。


3、前瞻性(科技感)

 

前瞻性,品牌是否“新奇怪美潮乐酷”,是衡量品牌的第三个标准。

 

像谷歌眼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或者360智能手环,乐视VR虚拟现实,这些事物具备“新奇怪美潮乐酷”的科技感,看起来就很酷,这种酷酷的前瞻性就会投射到品牌上,自然让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品牌很有科技感。

 

4、温度(情感)

 

温度,品牌是否具有情感,是衡量品牌的第四个标准。

 

品牌的温度,是否具有情感,一定会牵涉到企业人物。褚橙卖的不仅仅是橙子,卖橙子的人很多,但像褚橙这样的人卖橙子却只有他一个。

 

案例:顺丰快递员事件

一个顺丰快递员不小心蹭了一辆车,司机下车又打又骂的微信内容被顺丰总裁王卫看见了,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并表示追求到底!力挺自己的顺丰快递员工。以有温度、有态度的回应成功应对了企业的危机公关。


案例:任正非排队等的士

上海虹桥机场,72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独自拉着拉杆箱,没有助理和专车,排队等的士。

 

案例:4月18日,马化腾宣布将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折合人民币140亿元,注入正在筹建的公益慈善基金,透过各家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慈善项目。

 

温度就是要调动情绪。激情调动肾上腺素,性感刺激荷尔蒙,浪漫是一种柏拉图。想要品牌有温度,就要让品牌有人情味。

 

5、态度(观点)

态度,一个品牌具有哪些鲜明的态度,是衡量品牌的第五个标准。


90后CEO马佳佳,卖情趣用品,自我营销,爆炸性言论极具传播性:

“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就不买房”

“旧女性取悦男人,新女人消费男性”

“绝望的大学生,从小被灌输完美学霸模式,以为是国家的栋梁,却只买得起小米手机。”

 

还比如雷军:“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专注、极致、口碑、快”

 

企业人物态度决绝,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绝对可以认认真真失败。有态度就有观点、有取舍,品牌有观点,消费者就有好戏可看。


6、角度(需求)


角度,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品牌的切入点,,是衡量品牌的第六个标准。


企业人物要在众多的社会化标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和角色。芙蓉姐姐和凤姐成为励志的代名词,叫兽易小星成为梦想的布道者,国民老公王思聪成为年轻有为的“二代”。


吴晓波频道,关注财经世纪的每一件事,分享每一个有意义的财经观点;凯叔给孩子讲最棒的故事,被誉为“哄睡神器”;杨石头的智立方,生活小宝典,营销小心经,品牌小秘籍。


成功的方式不同,但道无不同,都是从消费者的某一需求切入。


以上这六个方面可以衡量品牌,也可以是切入点,从这六个方面考虑塑造品牌。前三个品牌标准针对“企业品牌”,后三个品牌标准针对“人物品牌”。


无论是品牌的高度,受尊敬与否;广度,知名度如何;前瞻性,是否具有科技感;温度,有无情感注入;还是态度,观点是否独特;角度,是否迎合某一类需求,塑造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得有内容来支持。


品牌内容哪里来?

 

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人物品牌,将其营销出去也通过内容来实现,内容是营销信息的载体。石头老师对于内容这块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生活-人物-产品”+“情感-故事-体验”。

 

营销内容哪里来?可以考虑从消费者的生活、企业或者关注度人物、以及产品本身下手,然后围绕三方面挖掘内容:情感、故事、体验。

 

内容有了,那如何输出这些内容会更有效呢?


内容的传播方式有了变化

 

品牌塑造是营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营销活动的目标之一。传统品牌塑造的方式是将产品附着一个伟大的灵魂,称之为“教堂型”的,是单方向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所以这个时候,品牌内容只要占据主要传播渠道,受众就别无选择地接受。

 

而现在,内容承载渠道和平台层出不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使得人人都有发言的权利、短视频、视频直播等视频平台也使得人人都有露脸的机会。今天,品牌得在众多的摊位中网状交流,是“集市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品牌内容如何展现?

 

首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感知而非告知。


1、内容传播方式改变了


传统的品牌塑造过程中,内容只有输出,没有受众反馈,品牌在传播中是单方向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扮演好告知者的角色即可,企业是品牌信息和内容的唯一输出者,受众不能无法参与品牌内容的生产,也不能参与到你的品牌传播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简单说,就是企业说什么,受众就会听什么。告知是一种教与授的方式,是一种“课堂体验”式的品牌内容输出。

 

在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之后,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发声的平台,娱乐,趣味性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你若端着,我就无感。谁也不愿意时时刻刻处在一种“上课受教育”的状态,那种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品牌传播方式不奏效了,因为不好玩,于是就无人理睬。

 

内容传播方式改变了,传播内容的方式也应相应调整。


2、基于一种心理学的策略

 

“我告诉你”,其实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在聊天的时候,我们非常讨厌别人长篇大论的给我们讲他知道的知识,我又不是在听你上课!我们是在聊天耶!你在显示自己满腹经纶,很有文化,比我懂得多?我们反感,我们的反应就是“我还要你来告诉”!

 

“我告诉你”还有一种警告威胁的意思。

工作不到位的时候,领导歇斯底里地说“我告诉你,周五前你要不把这件事摆平,下周你也不用来了”。

 

“我告诉你”实质上却是一种怯弱。

电视剧里一个“二代”想要非礼一个姑娘,后面跟着一帮地痞流氓样的跟班,给他起哄壮胆。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通常情况一开始的时候“二代”仗着人多,吩咐一群跟班想要群殴这人,三两下却被这人KO后,“二代”才意识到这人武艺高强不好惹,说“我告诉你,我是XX的公子,识相的就给我让开,不然怎样怎样”。

 

就好像一个产品,其实已经对自己不太自信,越是采取“告知”的方式,越是暴露出自己需要用“告知”中的信息来壮胆,反而暴露自己的不确信。

 

我们的潜意识里,不太能接受自己是不如人的,我们也不太能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都是偏见的。而且我们会越来越偏见,你说的正是我之前就认为的,我才听你说。你说的好,我常听听,你说的太好了,我狂热的是你的粉丝。

 

你本来相信“花心思省100块钱,不如用这份精力去想想怎么赚钱”,这时候有人跟你说省点花才能过好日子。都省着花了,日子能算好吗?

 

事实上总的来说,财富是一种流入大于流出的结果。就算马云会赚钱,你让他一天捐个1000亿也没几天够他捐的。

 

但是你为什么会信奉“用省钱的时间去赚钱”这个价值观呢?这种观点一定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在你心中形成,往后那些告诉你这个观点是对的、是可取的信息才会被你接受,那些“省一点”的信息则会让你焦虑,反感,最后拒绝。

 

但是,如果你跟别人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呢?即使故事隐含的价值观跟你的相悖,也许你还会拒绝,但至少一开始你不会焦虑,你不会反感。讲故事的人都是藏着故事的背后,故事展现观点的方式使它的观点即使你不同意,你也只是轻松笑一笑,因为你刚刚看到的你不相信的信息只是一个故事。

 

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外表看起来它真的只是一个故事,没有人给你压迫,也没有人逼你一定要相信这个故事,故事是温和的,它不直接针对你,但是看过后你偏偏会感知到隐藏在故事里的观点。如果不相信,它只是一个故事。

 

如果这个故事的提供者是一个品牌,即使隐藏在故事里面的品牌理念,受众一开始还是不相信,至少感知了这部分的信息。不会让人反感,不会让人焦虑,品牌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至少到达了受众那里。

 

就像是告白,她没有拒绝你,就表示你还有机会。往后多给她讲讲,时间久了,没准就信了,认同了。看某个故事就是“不经意”,相信某个故事的那一瞬间,就是“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一旦这个“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来临,相信就诞生了,往后再接受到的信息就会强化这个相信,直至变成信任。

 

最好的故事从不教给人新的东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的、可信的,还会提醒读者他们是最正确的。

——赛斯·戈丁

 

总结:

从品牌的六个标准切入:高度、广度、前瞻性、温度、态度、角度;用“生活-人物-产品”+“情感-故事-体验”这套内容体系来丰富这些标准的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将某一个品牌标准的内容传递出去,来达到让受众“感知”的效果。

 

努力用一款产品找更多用户,而不是为一群用户生产更多产品。如果能把品牌看作故事,我们便不只是在寻找买家,而是在寻找相信这些故事的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杨石头课程
杨石头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