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什么?”有人说品牌是种象征,有人说品牌是个名词,还有人认为品牌就是人们对产品的一种印象。也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品牌这一概念白勺不同认知。
那么品牌究竟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闭上眼睛,嘴里或脑子里默念出几个你熟悉的产品品牌名称,这时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出哪些记忆呢?例如:想到“奔驰”车时,你想到的是汽车的样子吗?抑或是舒适的空司,豪华的内饰?还是“奔驰”两个中文字?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奔驰的三角标志,而后想到的是德国出产,是豪华的象征,甚至出现了你熟悉的拥有奔驰车的人的形象;同样,提到“麦当劳”你首先想到的是大大的“M”和“麦当劳叔叔”,而后是汉堡、薯条、美式快餐……通过这个小实验,也许我们对品牌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品牌就是一个有着其象征意义的图示或符号。
我认为,企业建立品牌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因为品牌的高“溢价能力”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同时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可递延的资产。
品牌的成功可以让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可以用良好的服务获得较好的利润空间,甚至赢取暴利。人们买某些商品,往往就是买牌子。 可以说,民族品牌是一个民族经济实力的代表之。 个民族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声誉的优劣和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该民族的整体形象和经济实力;反过来,民族的经济实力又不断扶持和强化其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9年,世界金融风暴袭来,同时,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东南亚、中欧、南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原有的制造优势、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了,制造业出现了急剧萎缩。我们不难发现,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以极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从而获取的是微不足道的加工费。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很多好的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长期处于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中国的很多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
走品牌特色之路是当下中国国有、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更好地走进国际市场,展示中国的自主品牌和民族品牌的实力,脱离为别人做嫁衣的窘境。 对民族品牌应多一些呵护 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宣布:上海迪斯尼项目报告已获国家部门核准,中美双方将长期合作在上海浦东新区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迪斯尼乐园。
对此,资深评论人士时寒冰说,迪斯尼在上海生根,意味着又个国际重量级品牌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同时,也意味着民族品牌的又一次沦落——借助2448亿元投资,迪斯尼将成长得更快,更加强大,任何民族品牌都不可能再挑战其霸主地位。
这一点非常值得人们深思。改革开放30年来, 个个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一个又一个民族品牌经过短暂的狂欢就倒地不起。我们曾经熟悉的民族品牌,如中华牙膏、小护士、乐百氏等等,要么被自己打倒,要么被外资挤垮。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我们民族品牌的实力仍然很弱——所谓民族品牌的实力,包括该品牌的市场领导力、品牌稳定性和全球普及率等。
毋庸置疑,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白勺聚宝盆。由于不能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竞争,在财富的分配过程中,中国企业被边缘化。在GDP连年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种深切的悲哀:一个品牌所换来的利润,远远超过中国无数人日夜操劳得到的收益。中国得到了楚楚可人的GDP增长数字,而外资拿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因为他们有响当当的品牌。
品牌是经济之魂,是发展之魂。走振兴民族品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激发资本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有人说,中国缺少一个扶持民族品牌成长的政策性环境。我们是否应该给民族品牌多一点爱?
近几年来,国外产业巨头纷纷活跃在中国各个工业区,如猎手一样紧盯着众多中国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民族品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早期进入中国时销售产品的目的,而是希望完全控股,甚至逐步消灭中国的民族品牌,完全占领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发现,外资收购中国企业,一般都坚持“三必须”原则,即“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和“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而国外,一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绝对不允许外来资本收购的。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提高对于招商引资的认识和加强立法的必要性。同时,许多地方的政府采购,直接把国内品牌排除在外,而选择国外品牌,哪怕国内品牌的品质高于国外,也难以摆脱受歧视的命运。
美国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本国白勺品牌可以引起我们的借鉴。即使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地受到保护。如《美国产品购买法》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其报价不超过外国公司报价的12%,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
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外资并购的法规和条例,如《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2008年8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但是这些法规和条例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实际政策往往依靠政府部门内部掌握,造成了些地方和 些领域出现了跨越外资并购禁区的违规操作。所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是非常重要白勺。
民族品牌的保护,归根到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民族品牌是全社会共同创造的财富,要逐渐培养民族品牌保护的意识,当然这并非提倡贸易保护主义,而是要形成一种对民族品牌优先支持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我们的民族产业还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民族品牌的保护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给民族品牌的生长提供块肥沃的土壤。只有集民族之伟力,才能创造称雄于世界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