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实战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塑造与品牌管理》、《市场推广策略》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4月10日    刘永炬博客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企业是靠产品的品牌来支撑成长的,我们不能光做企业的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因为国内的企业大多都会做企业的品牌,而不愿意费劲地把产品品牌塑造出来,让消费者感知并喜欢这个产品品牌。

企业要持续成长,在市场上生存,以求得未来的回报,这就需要产品的成长,因为,只有产品的生存才能维持企业的持续成长。

我引用科特勒的话,“只有有远见的公司领导才愿意做出产品品牌建设的尝试,中国有远见的领导者已经成功地营造了令人信任的公司形象,现在也必须由有远见的领导者来构建令人振奋的产品品牌,这是中国企业领导者在营销领域面临的下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时,就是中国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获取属于自己的市场超额利润之日。”

这句话能对我们现在面临危机的企业、未来的企业有所启发吗?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曾指出:“品牌是中国在下一个文化革命当中取得成功的唯一之道,它将征服世界,将成为中国的销售机器;这场21世纪的革命,会对世界次序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看到了,不管是政界要人,还是营销专家,对中国的产品品牌问题都是一针见血。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了品牌营销,从理性的概念转向了感性的概念。因此,消费者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产品给他们带来了利益,这种利益是理性接受的。但是,我们希望卖给他们的是品牌,希望他们感性接受的程度更多些。

我知道有一家做教育型产品的企业,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占据某省IT培训市场50%的市场份额,它现在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企业品牌和如何处理各个项目品牌的关系问题。我具体了解了它的情况,发现它因为历史原因只是推广了三个项目的产品品牌,却没有让公司的品牌浮出水面。现在,该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像宝洁公司那样在所有的项目上面加入公司品牌,一起推广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另一种认为三个产品对应的人群不一样,担心用一个公司品牌去做日后会伤及其他品牌。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企业领导人都会遇到的,也是国内企业普遍处理不好的一对矛盾。

通常这样讲,只有产品品牌好,才可能有企业品牌好。但是,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成长期,或者说市场规模在扩大阶段,我们就应该用最畅销的一个产品品牌,也就是最个性化的产品品牌去占领市场,然后再去推动企业品牌成长。

因为,我们是在产品的成长阶段就做了细分,而做细分最恰当的时期应该是在成熟阶段。

就比如上面的例子,既然它已经占了该省50%的市场份额,就应该继续往外扩充才对;当往外扩充同样能达到50%的时候,再发展任何一个小的品牌都非常容易。

但是,当我们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就去发展小品牌的时候,就会遇到大家经常担心的问题:小的品牌会伤及别的品牌。

为什么会伤及别的品牌呢?

因为做细分,如果三个品牌不是针对一个群体还好,如果是一个群体,伤害程度是最大的,因为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目标人群,这些人群就会有选择这个还是那个的问题,彼此之间会有争夺。如果我们要同时占领一个目标市场的话,那么就要把它先占领了然后再去做别的,这样品牌才能慢慢树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份记载失败的成功者简历》
这是一位伟人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又一次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争议员;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两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最终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与机遇,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越过坎坷,抓住机遇。而我们能否跨越必然经历的失败,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心态上把失败当作我们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句号才会是成功。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刘永炬课程
刘永炬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