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商战,经历了质量战、价格战、广告战和信用战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品牌战,创牌热已在全国兴起。对此,中国名牌专家、中国新品牌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万力深刻地指出:点高面低、有牌无名、重硬轻软、厂大市小,是制约中国企业创名牌的关键。
几年来,为了推动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万力先后到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国外著名公司,目睹了名牌打天下、民企闯天下、明星企业家走天下的情况;围绕中国“三·一五”、中国信用、中国制造等主题组织了大量活动;同时对海尔、联想、杉杉、国航、首钢、五粮液、青啤、一汽等近百家中国名牌企业进行了专访和调查,做了大量的品牌综合宣传推广工作。
在掌握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万力率先提出“中国新品牌”的概念并制定了标准,即创业时间短、成长速度快、产品创新多、市场覆盖广、竞争意识强、宣传力度大、企业文化新、管理团队精、经营战略准、发展前景好。
对于创名牌,万力说:“不要以为创名牌都是消费类产品的事情,非要是大的支柱产业、大的企业,非得是海尔、联想,冰箱、空调、洗衣机这样的企业才能创名牌”,“小企业、原材料产品、半成品如指甲钳、石油、蓄电池,中间产品如面料,甚至服务业、农业都需要创品牌。”
他认为,目前中国名牌战略存在的误区是:以广告代创牌,重知名度轻美誉度;质量基础不牢,好大喜功;名牌产品与名牌的认识偏差;名牌理念相对滞后;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跑马圈地,盲目扩张;社会乱评奖,滥推荐;名牌的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名牌的管理不规范;部分行业和企业创名牌意识淡薄。
而制约这些中国企业创名牌的关键问题是“点高面低”、“有牌无名”、“重硬轻软”、“厂大市小”等。
万力说,泉州的石狮,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其中3000多家有自己的牌子,但是,消费者有印象的,能说得出口的服装名牌也只有以七匹狼为代表的少数几个名牌,这就是“点高面低”。
一些企业只知道片面地抓质量,虽然有牌子,却没有名气,这就是“有牌无名”。实际上,产业经济也有副作用的。万力曾经遇见一家做男袜的企业,卖了1个亿,可是这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太好,袜子穿了4年也不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质量浪费,因此,“不能一味地抓质量。”
有的企业在创品牌过程中“重硬轻软”,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没有企业文化的队伍,“只能叫团伙,不能算团队。”
有的企业工厂很大,产品生产了不少,市场销量却很小,这就是“厂大市小”。万力曾见到过一个企业,占地3000多亩,可是年销售量不足300万元。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有科学正确的方法,名牌策略提供了从品牌诞生到成长壮大的系统指导,它包括:品牌的定位与命名、设计与发布、推广与传播、管理与延伸、评估与提升等多个层面,它们不仅有着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密切关系,而且是每个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创名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要想着走捷径,不要耍小聪明,企业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勇于竞争,争当第一。“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那么第二高是什么山呢?很少人知道,因此,所有伟大的品牌都要有使命感,就是力争第一,不做第二。”万力说。做不了行业的第一,就做细分市场的第一,做不了细分市场的第一,就另立一个品类来做第一。“晋江雅客的陈天奖是我的好朋友,人家就创立了维生素糖果的第一,广东一家企业,做指甲钳,却做出了4项国家专利。”
要走出去,不做地方第一。万力说,杭州以前有一些地方名牌,比如金鱼牌冷柜、西湖牌彩电、白雪牌空调,这些牌在当地算不错了,但是现在都接近崩溃的边缘,原因就是,这些牌子没有走出去,充其量只能算是“土特产”,不是名牌。
有鉴于此,万力说,如果要给名牌一个最简单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知名度+美誉度+高信誉+大市场+大资本”。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不少地方的企业和政府培育的仍然是名牌产品,而不是名牌。
因此,不论企业还是政府,在实施名牌战略时一定要记住,名牌战略的三大功能是聚宝盆、指南针、试金石,“我们要的是鸡,不是鸡蛋。”万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