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看到很多的员工不是这样想的。有的员工认为,自己过去曾经为企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就要企业对他怎样怎样,就要企业善待他,给他重重的奖赏,或者是,他认为企业应该提拔他,让他升官、发财。可是呢,门儿都没有。虽然舒部长认为他还没有做好,甚至于他还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些什么,可是我觉得这个部长值得我尊敬。
我认识舒部长其实没有多久,他居然在没有事先计划 的情况下允许我对他进行访谈。在访谈时,他问了我几个问题。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居然把这次访谈登在了《海尔人报》上,就是海尔集团内部的报纸,登了一整版。我看过将近两年的《海尔人报》,没有对一件事情是用的整版报道,包括对张瑞敏先生的报道,都没有用整版的。而这篇文章所整理的文字,还有所做的一些加工,都让我惊叹。
这次访谈之后,舒部长立刻向我约稿,因为创立了20多年的《海尔人报》要出一个纪念刊,他说:"詹老师,能不能帮我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谈什么呢?谈 企业文化 的软实力。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请你从这个角度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然后我们会把它刊登出来。"文章写好之后,我寄给他了。没过多久,他又让我写了一篇文章。他说:"能不能请你针对《海尔人报》提出你的建议和看法?"我就又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
我想说,在这件事情上我输给他了,我被他打败了。这个家伙真厉害,我只跟他见过一两次面,他居然就把我榨干了。然后我就想,我也很乐意让他榨干。他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可以就《海尔人报》提出自己的看法,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绝对不能提《海尔人报》的编辑中的任何一个人。就这样,我本来说月底给他的,事实上我月中就写完给他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员工要怎样做才会对企业有贡献。就像这个舒部长,他懂得善用他人的力量,懂得借力使力,懂得把一些专家的看法变成他们组织内部的资源。我把文章给了他,他收到之后就立刻回信向我表示感谢。关于软实力的那篇文章,他回信说:"感谢你,詹先生,你能这么快速地就把文章写好了,而且文章能够这么有见地,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第二篇是关于《海尔人报》的那篇文章。他收到以后就告诉我说:"你对我们的《海尔人报》的看法、见解,让我们深受感动。你提出的意见,我们会研究并改进。"而且,他还告诉我说,一个接触《海尔人报》时间这么短的人,居然能够写出这么有内涵,有这样好的内容的文章,他觉得倍受鼓舞。
从这些事情中,我发现了为什么海尔集团会有非常高的凝聚力,为什么员工的向心力非常强。这也是值得我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已经有超过5万名员工了,这些员工竟然还是对公司有这么强的向心力,员工们还是如此投入、专注。除了《海尔人报》以外,国内的媒体,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杂志,据舒部长说,有很多都很喜欢为海尔作报道。这我相信。舒部长对人非常有耐心,对人的观察力特别敏锐,所以他赢得了我的尊敬。当然,这里我要谈的不是这个,我要谈的是怎么样能够让一个企业具有向心力,怎么样能够让员工亲近企业,真正能够为企业打拼,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产品或服务,这才是关键。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做到凝聚员工的力量,这是不得了的。